第二百六十章:不愧于心就好[第1页/共2页]

提起这个韩忠道:“也不知苏家从哪儿晓得三女人是少爷的师妹,竟求到了老爷头上,一个是因沾着些远亲,再一个旧大哥爷曾欠了杏花楼苏老爷小我情,现在苏老爷亲身开了口,老爷便也不好推让。”

三娘目光闪了闪,心说这杏花楼的店主倒是好本领,就算这长平县晓得本身跟师兄干系的也未几,而杏花楼远在江南却能求到韩家门上,可见动静通达,难怪杏花楼的字号历经百年仍耸峙不倒。

不过说来也怪,杏花楼跟御香斋但是南北两大百年的老字号,若杏花楼需一百万斤麦子,御香斋天然差未几,可周记统共也才要了五万斤,此中光填周记客岁的洞穴就得四万斤,剩下一万斤够干甚么的,这可有些说不通。

三娘点点头,转天一早三娘就去了长平县衙,韩忠迎了出来:“传闻这一趟定州之行收成颇丰,老奴这儿恭喜三女人发财了。”

三娘目光闪了闪:“这个忠叔可问错了人,我在定州这些日子,净忙着跟周记斗智斗勇了,哪有工夫体贴这些,不过倒是听路府的大管家提过一句,才知路伯伯是为了这事儿烦恼。”

三娘:“别人我不晓得,可师兄必定行。”

韩正清愣了愣忽觉三娘这句破有事理点点头:“是,不愧于心就好。”

三娘:“忠叔您老就别打趣我了,就四个点心铺子罢了,算甚么发财啊。”

常三:“本来是在外头买不着啊,怪不得呢,既然都拜托到了韩家老爷子哪儿,咱也不能折了老爷子的面子,三丫头你明儿就去你师兄那儿应下这事儿吧。”

第二百六十章:不愧于心就好

韩忠:“哎呦,这如何话儿说的,这银子没给呢可分歧买卖端方。”

三娘惊诧:“忠叔是说这御香斋的店主是寺人?这寺人还能做买卖啊?”

韩忠:“这里头有个原因,御香斋虽是百年的老字号,十年前却折了本,把买卖字号都卖给了个宫里的内官。”

三娘:“多谢忠叔提示。”

韩忠:“这些宫里的内官不由贪婪还凶险,不讲买卖端方,甚么阴招儿都使的出来,三女人今后若跟御香斋对上,需格外谨慎才是。”

三娘:“昨儿下半晌返来的。”说着进了屋,见案头堆着小山一样的卷宗不由道:“师兄,做事儿需劳逸连络才是,您这才当个七品知县就这么辛苦,今后如果成了一品大员可不要累死了。”

三娘:“这也不叫甚么事儿,常记本年收的麦子多,匀出些来无妨,我跟石头说了,明儿办理着就送过来,交给您老安设。”

两人说着进了书斋,窗子开着,三娘一出去,正伏案摒挡公事的韩正清就瞧见她了,脸上透出一丝欣喜:“何时从定州返来的?”

韩忠:“老奴这些日子听了件希奇事儿,说杏花楼的少店主在定州城短短三日便从路记跟山西高家手里赚了笔大银子,还说这位少店主年不过十六七,都说是位经商的奇才呢,可老奴就想不通了,杏花楼是有一名少店主,却已年过而立,且从客岁夏季就病了,虽不至于起不来炕,却也不能出远门,上个月还四周求医呢,如何俄然就跑到了定州来,还做成了这么大这一桩买卖,三女人在定州可晓得启事?”

常三:“三丫头这会儿想想幸亏客岁订了那两万亩的麦子,要不然就算这些客商来了,咱往哪儿弄这么多麦子去啊,更何况,本年的麦价儿就这几天儿已经翻了十番,这谁能想的到呢,对了,有件事儿小舅还没跟你说呢,忠叔昨儿来了,说杏花楼跟韩家沾些远亲,不知从哪儿晓得我们常记收了两万亩的好麦子,托了韩家老爷出面说项,想跟咱家买一百万斤麦子,价儿就照着现在的时价儿,三丫头你说这事儿奇不奇特,如果照着时价儿,到外头买不就得了,哪还用拐这么大个弯子,都拜托到了韩家老爷哪儿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