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算你小子有理
阿聿:“祖父,如果没您孙子哪来的孙媳妇啊。”
阿聿:“阿葛说她前些年还是种黍米的,祖父当年命令开了将军河,减缓了旱情,地里有了收成,老百姓虽能活命,但黍米的产量低,一年只能种一茬儿,即便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儿,也仅够一家子温饱,若年景差些,便要饿肚子了,阿葛用小舅从定州带来的麦子抽芽,在房后种成了麦子,麦子产的多,收了麦子以后还能种一茬儿别的庄稼,葛家改种了麦子,开了糖作坊便是现在的常记,因常记青州的百姓便都改种了麦子。”
老公爷捋了捋胡子点点头:“我这孙媳妇有孝心。”说着瞪了孙子一眼:“比我孙子强。”
老公爷:“你们小两口又吵又闹你追我跑的折腾,只当乐子了,祖父可没少跟着焦急,恐怕你这小子不成,追不着媳妇,那祖父得甚么年代才气抱曾孙子啊。”
妇人:“可不是吗,不过越红火越好,常记越红火越好,前些年还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呢,一到年根底下就忧愁,年关难过,现在家里的粮食吃都吃不清,我家的小子在常记打杂,说三女人要盖书院,只要在常记做工的,不管家里还是亲戚家的孩子都能进书院读书,我家侄子在常记,转头看看把我孙子送出来,就像三女人说的,不考状元也得让孩子长点儿见地,不能跟我们似的当一辈子睁眼瞎,我家那口儿说三女人是仙女,只要听三女人的一准有好日子。”
瞧见将军河,勾起了老公爷的回想,跟阿聿说着当年开河引水的之事,说着就到了葛家村,刚到村头,瞧见沿着将军河那一大片作坊,不远处高高的马头墙,以及错落有致的民居,近处堤岸上柳丝扫荡,远处屋宇间炊烟袅袅,老公爷不由道:“此处堪比桃花源。”
阿聿:“是阿聿不孝。”
老公爷点了点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这丫头真是有大胸怀,这盖书院的确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这份见地平常男儿也是没有的。”说完见本身一贯慎重的孙子一脸高傲对劲,不由发笑:“祖父夸你的时候,也没见你如此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