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四:“这事儿不对啊,常三儿可还没娶媳妇儿呢,这屋子地都不要,难不成想饿死。”正说着外头王氏的大兄弟王大发两口儿家来了。
吃了饭,王氏惦记取娘家,见儿子这儿安稳了,便叫着常二回娘家去了,临走还把繁华吃剩下的半盒点心包了包揣到怀里,筹算给她娘解馋,王氏娘家就在邻村,从小道儿畴昔,走未几远就能到。
王氏蹭的站了起来咬着牙:“我说今儿她家来拉了半车东西呢,本来分了钱,不可,这是我常家的买卖,要分也给兄弟俩分,他葛家一个外人凭啥分呢。”说着站起来就要走。
王氏一时没了主张:“那如何办?,莫非就眼睁睁看着。”
王氏:“你如果说繁华娶媳妇儿的事儿,还早呢。”
见王氏怀里鼓囊囊的走了,常老根儿叹了口气:“那点心但是闺女买来贡献咱的,她拿畴昔给繁华吃也就算了,繁华是常家的孙子,吃了也没便宜外人,可这揣回娘家算啥事啊,咱闺女回娘家来,她跟看贼似的看着,走的时候恨不能把半子的褡裢都得翻一遍儿,恐怕拿点儿甚么家去,她倒好,有点儿好的就往娘家搬。”
王老四的老婆一愣:“这不刚过了晌午咋就走了,是不是你婆婆偷着给了梯己,怕你晓得,紧着跑了。”
王老四吓了一跳:“你疯了,这告状谁都能告的啊,到时候官老爷一顿板子,还不要了命啊。”
常赵氏摇点头:“这点心多少钱还真不晓得,估摸着不贵,不然,三儿跟咱闺女也买不起啊。”
王大发:“姐,我一猜您就蒙在鼓里呢,今儿跟我媳妇儿回娘家才晓得,常三儿在青州府盘下门面开了个糖铺子,买卖可红火着呢,每天都排大队,光伴计就雇了十几个,你说这要不是银子赚的哗哗的,哪雇得起这么多伴计啊,那可不但用饭还得给人为呢,我丈母娘那村里就有俩常记的伴计,家来过年说除了人为还发了喜钱儿,一人还弄了一包芝麻糖,那芝麻糖可不便宜,另有,常记在青州那铺子是个三进的院子,老迈了,前头是铺子背面是作坊,最后一进才是住人的,你说说要不是发财了能买得起这么大的门面吗。”
老两口儿不懂行情,可有懂的,王氏一回家就把点心包翻开了:“娘,这但是端庄路记的点心,快尝尝。”
王老四一脚迈了出去:“啥路记的点心?”
常老根儿:“可那路记的点心,我就听人说过连尝都没尝过呢。”
王氏:“爹,就是青州府阿谁路记,是葛家我那大姑子拿来的。”
王老四的婆娘道:“可娘传闻那衙门的里官老爷都是要银子的。”
常赵氏:“这俗话说的好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谁让咱常家穷呢,去去吧,看着孙子呢,好歹给咱常家续了香火。”
大媳妇晓得大姑子短长,没敢吭声,王大发道:“姐,您这可想多了,我这赶着家来是给姐报喜来的。”
王老四一愣:“你叔子真这么说的?”
王大发:“看着当然不成,我倒有个主张,咱找人写状子去衙门里告常三儿去,告他独占产业,让官老爷做主分炊,这么一来如何也能分一半铺子,到时候咱可就发了。”
常老根儿点点头:“这倒是。”
王老四的老婆这才松了口气:“还是我外孙子有运道,对了,你那小叔子还没走呢,别是不走了打着主张想分炊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