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点点头,王后因而走了出去,在她身后,还跟着一名一身青衣,拄着一根平常拐杖的青衣男人。
墨客点头之际,腰间长剑蓦地出鞘,剑柄直射劈面墙壁,剑柄打在墙壁上,立时弹回,又单独回到了墨客腰间的剑鞘中。
她身形轻巧肥胖,气质温婉娇媚,仿佛夏夜的清风,淡云间的明月。
燕国,龙城。
他正听歌女又唱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处。
墨客将一些五铢钱放在歌女前面的盘子里,“想走就走吧,不想走就唱一曲《黍离》。”
卖唱的父亲拉着歌女也想下楼,但歌女摇了点头。
二楼上,二十几位刚班师返来的胡兵正举杯痛饮。
龙城乃燕国帝王之居,防备天然很严。一曲未罢,楼下已经传来了燕云军划一的脚步声。
他走路时,拐杖向前伸,右脚先迈出一步,然后左手提着左腿缓缓地拖前去。
这家酒楼起了个顶好的名字“燕返来”,是以酒楼上的客人很多,时不时传来醉言醉语。
老者将鼓放在膝盖上,双手手指有残破,敲在鼓上却敲得人热情沸腾,如置身于疆场。
上面的人在喊话,墨客充耳不闻。
胡兵校尉由女人怀里山丘抬开端来,睁着昏黄的双眼,“爷烧的村落多了去了,你说的是哪个?”
静坐的胡兵不由揉了揉眼睛,他们见有羽箭是直奔墨客而去的,但书活泼也不动,那箭在碰到他身材时却俄然消逝了。
青鸟话音刚落,正踽踽独行而来的江城子身子俄然右斜,一个趔趄,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割鹿刀,吼怒而过。
墨客的声音不大,却清楚的响在胡兵耳旁。
走到一家热烈的酒楼前,中年墨客停下脚步。
借倒下那堵墙察看楼内的燕云军校尉见墨客安然无恙,心中惊奇之余,挥手让上面展开第二轮箭雨。
留下酒鬼在身后哀嚎,墨客抬腿进了酒楼,顺着楼梯上到了二楼。
幸存的胡兵想趁机逃下去,但墨客只看了他们一眼,就无人敢动了。
靠近楼梯处,一对卖唱的父女坐在胡凳上。
她拨动琵琶弦,轻柔委宛唱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间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停止!”楼下有人喝止,声音清脆,如同鸟鸣。
墨客踏步走了出来,“你们拿钱先下去吧。”墨客对在坐的风尘女子说。
墨客边幅俊雅,却被一头灰白披发遮住了半面。
燕国统领江北羌,羯各族,而龙城又是燕国帝王之居,是以各部族使臣贡员不计其数,街上来交常常的,很多都是异服黄发碧眼之辈。
“你们退下吧。”王后说了一句。很快木梯上响起脚步声,另有一种很奇特的“咚咚”声,似木头敲在了木梯上。
“就算是爷烧的,如何着?”校尉不耐烦的挥挥手,立即站起两个兵丁向墨客走来。
一轮箭雨过后,墨客还是安然坐在位子上喝酒,他四周的桌椅,楼板上插满了箭矢。
酒楼内出来的醉客,见了墨客也不知闪躲,东倒西歪的要撞上时,似有一堵无形的墙将他们挡住了,让他们只能绕开。
酒楼以外,相邻酒楼的酒客正搂着一名风尘女子,惊诧的看着俄然消逝的一堵墙后的景象。
反倒是汉族人未几,唯有一名春秋约在四五十之间的中年墨客,穿戴一身红色粗布长袍走在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