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1页/共3页]

朱桐出了落脚的小院,就喊上吕靖走出官驿,来到熙熙攘攘的长街上。

唯有建立完整的邮驿体系,除了叫人马能在半途获得休整、不至于过分耗损外,也将对沿途盗匪漫衍有更好的把握,提进步行窥伺,碰到盗匪出动,能够及时避入驿站抵挡,也能与四周的蛮獠诸部搞好干系。

苏求承说道:“前面那座高楼乃是嘉州名地会川楼,楼高六丈,登高吃酒可了望城楼,视野开阔得很,一起去喝两盅以赏城景?”

“原嘉州之南的邛部川附属于大理国境,但受山川隔绝,邛部诸蛮对大理国向来不顺服,与蜀地来往更加密切,于嘉宝年间就连续归附大越,划入黎州皋牢之地,而嘉州以西则是青羌诸部世居之地――团体而言,黎州较大部族可分为十二姓,大渡水沿岸漫衍五姓。虽说诸部首级世袭州职,内部也互不统领,但与嘉州商贸来往较为密切,偶有生蛮躁动,朝廷亦令袭承州职的部族征讨,近几十年来大抵没有大的变故。就当下而言,朱司户与二公子入邛崃山无需有太大的行动,当务之急是沿大渡水建立邮驿…………”

“铸锋堂虽说在嘉州城购置铺院,但还没有大肆张扬,”苏求承说道,“二公子在建邺运营丰月楼,佳酿名满京中,因伤人而遭弹劾,不得不将丰月楼盘给别人,殊为可惜。不过邛崃山里盛产朱砂、花蜜、桐油、铜铁、岩盐,而嘉州除了商贾交会以外,冶铁、岩盐也早在千年之前就名动一时,二公子以丰月楼的名义,随朱司户入邛崃山运营诸业,钱郎君那边只需加以办理便可…………”

“苏先生到嘉州落脚有多久了,我以往在楚山未曾见过苏先生?”

是以第一步,实在也是最关头的一步就是沿路设立八到十二座的大小驿站。

朱桐刚想从苏求承手里接过信函验一验他的身份,朱芝却悄悄咳了一声,将他伸出去的手打断。

这些年来朱家与楚山牵涉太深了,要不然也不会被绍隆帝深深猜忌,朱家也不消那么谨言慎行了。

朱桐挥了挥手,表示说不过苏求承,又问道:“现在黎州甚么环境?你们应当晓得黎州千山万水,诸蛮混居,真想要有甚么大的作为,一两百人恐怕是不抵甚么用啊?”

“我到嘉州也才半年辰光,之前在制司主簿司任吏,名不见经传,仅仅是对邛崃山略有所闻,得使君错爱,遣来嘉州为朱司户、二公子效力………”苏求承说道。

“近期确无新的令函传来,我之前接到的令函,乃使君一个月前亲笔所书,当然才方才晓得朱司户外放黎州之事,”

“就不晓得在二公子的内心,是拯万民于水火首要,还是父命难违首要………”苏求承眼睛盯着朱桐,问道。

苏求承从一道不起眼的巷子里钻出来,朝朱桐拱手见礼道。

“你甚么时候接到京襄的号令,说凡事要听我们号令的?”朱桐猎奇地问道,“我们半个月前在荆州是跟徐怀碰过面,但我们可甚么都没有承诺啊,会不会当中有甚么曲解,又或者徐怀早就窜改了主张,但最新的令函还没有传到你手里?”

“青羌诸部与嘉州商贸来往密切,朝贡等事也受嘉州节制,”朱桐问道,“邮驿之事,嘉州如何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

当世城池当中多为单层修建,两层木楼就已经相称奇怪了,会川楼高六丈,四层木制,坐落嘉州城西城,有如鹤立鸡群;能与之比拟的,则是东城一座更加矗立的佛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