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马蹄带得淮河水(二)[第1页/共3页]

现在宗亲当中已经传遍了,这位皇太子对宗藩的态度不善,至今得他青睐的只要东垣郡王朱常洁。晋王系和鲁王、衡王倒是也获得了庇护,但支出的代价实在让人肉痛。

统统赶赴洛阳的官员都被安排在了德昌王府。德昌王府是朱由崧袭封福王之前的郡王府。他是福王庶宗子,现在正在南直避祸。因为亲王郡王不得擅离封地,朱由崧也不敢冒然返来,恐怕撞在皇太子刀口上。

吴伟业转念一想,倒的确如此,如果有人攀诬,还真是能套个诽谤国本的罪恶。

在侯方域看来,吴伟业真是不敷聪明。羊肉都吃了,恰好顶着一身骚,说些不应时宜的怪话。就算你心底里真的过意不去,今后略略放宽一线也就是了,何必必然要行出于众呢?

“约莫是吧。”廖兴没考据的癖好,随口道:“到底是榜眼郎,你既然早就晓得,为何到了为政上就不明白了呢?”

世人说到法家,一贯是商韩并举,实在二者并不不异。

与吴伟业分歧,廖兴从未接管过治民以宽的思惟感染,以是他感觉子产说得有事理,便以此行事,挑选用烈火治民,而非怀柔。

吴伟业非常愁闷,道:“这些人那里是读过圣贤书的?各个都是商韩之徒!”

廖兴这回真是被气笑了,道:“我倒不知孔子为政有何被称道处。多说无益,梅村兄且自考虑。不过以我耳闻,仿佛怀庆也并不是怀柔而治。”他一口气喝完了羊汤,取出两张粮票压在碗下,也懒得让人打出官牌鸣锣开道,独自带着人往城里去了。

“殿下受业于诸位大儒,毫不会听商韩之辈邪说。”侯方域干脆更加点透道:“以我之见,殿下只是略偏于荀卿之说罢了。”

吴伟业点头道:“子产当然是古之仁人,可惜他生在孔圣之前,故而不知仁德教养,不明仁者爱人的事理,仍旧是偏于神通家歧途。”

就算全天下都晓得皇太子不信奉孔教,也不能明说。一旦天子家都不信儒了,这对孔教的打击得有多大?大明还是孔教的天下,即便卫羽士们能接管非君之论,但毫不能容忍有人粉碎孔教的名誉职位。

《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水脆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商鞅是秉承李悝一脉,讲究定名止分,用法律束缚世人的出产活动。如同天道设定四时,万物各行其道,不越端方。这实在是从道家中脱胎出来的思惟。

若只是与廖兴有些间隙,侯方域另有信心调和,但是吴伟业这回却像是吃了铳药普通,跟河南一省的知府都格格不入。

河南一共八府一州九个太守,吴伟业竟然能够获咎此中六个。撤除他本人和厥后的侯方域,只要河南知府桑开第因为有从贼的经历,夹着尾巴做人,与世无争,以是临时没看出有甚么间隙。

谁知他一来就发明,吴伟业已经与廖兴近乎翻脸,只是碍于同僚情面方才没有公开辩论。

“比来读了些书,”廖兴不等吴伟业答复,持续道:“忘了是那里的故事,说郑国大夫子产病了……”

吴伟业非常恋慕,叹声道:“何日我若能回姑苏为政,定然不会用上那些下三滥的手腕。”

吴伟业回到肩舆里,越想越气,连话都说不出了,还是忠伯让人先将肩舆抬进城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