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回左良玉反叛,《士林报》却没有再站在《皇明通报》劈面。在这等大是大非的题目上,谁敢拿本身脑袋开打趣?别人都说江南有黑手为左良玉内应,《士林报》如果跳出来为左良玉说话,这不是把屎盆子往本身脑袋上扣么!
再前面便是一堵高达丈余的土墙。
傅山入乡顺俗,花了十文制钱买了一份《留都周报》,展开一看便是声讨左良玉谋逆反叛的文章。他本来就是个对笔墨非常敏感的人,这文章写得又非常标致,字里行间无扯着读者跟本身的思路走。
“拥立潞王监国,命左良玉回师信地!”钱谦益掷地有声道。
――只是现在,如何有种越走越黑的感受。
“老爷可有何计算?”
傅山买茶和点心不过花了二三十纹,这报纸却足足花了他一分银子。等他抱着这些报纸回到堆栈想渐渐看时。却被小二嘲笑了两句,怪他不从店里买,偏生跑出去受这累。傅山这才晓得,本来南京只要有上房的堆栈,一样有这些报纸,并且还要比茶馆里的便宜一钱。
“就是一旬。”茶博士道:“只计天干。”
也是是以。大明的报业一开端就没有“稿费”这个观点。不过《曲苑杂谭》在收话本、小说的时候倒会给一些微薄的“润笔”。碰上写得精美的,有美意的读者会将银钱送到报社,由报社转给作者做“打赏”。报社也不会白白做功德,这笔打赏天然要见着有份,分去一半。
顾名思义,一周必定是一个周期。在“礼拜”、“礼拜”的观点没有引入中原之前,这个周期只能是“天干地支”。如果遵循干支计日,那这一周能够是一个甲子六十天,也能够只算天干,也就是十天。
这类环境之下,钱谦益当然不肯再跟卢九德一起,《江南士林报》也就秉承公论,没有颁发任何与支流不符的声音。
更别说走通政使司的路数将奏疏递上去,万一被皇太子批一个“传闻言事”、“夸夸其谈”,转眼之间就会从官员跌落为“罪官”。运气好点的发去县里管学政,运气不好的直接下放乡间村塾当蒙师。而在报上发文却没这个风险,趋利避害之下,谁还递本子进通政司。
柳如是模糊间有些心口堵塞的感受,暗道不祥。她固然不肯承认本身与钱老爷所运营之事乃涉谋反,但她又不敢说这类擅立监国的事不是谋反,因而只能以“一腔忠义”来讲服本身。
傅山很快就发明有些文章是出自一人手笔,有些倒是以别号刊发,不知本尊何人。
――不过这《士林报》几近事事都在唱对台戏,还如此唾骂皇太子,真不怕报社被封。
从《江南士林报》上,傅山也看出这家老板模糊与《皇明通报》叫板的意义。在江南心学众多之地,非君代表此人宗奉孔子之儒,驳诘权贵则代表此人不为威武所屈,有古君子之风。
这么多报,那里来的这么多纸墨!
现在真正能称为士林魁首的人并未几,不管是史可法还是高鸿图,他们固然官位高,但在文坛的职位却远不能跟钱谦益比拟。并且这两人不管如何都处于政治生态圈中的高端环节,时候要谨慎本身的言行,不能像钱谦益那样随便出入各种宴饮当中,扩大本身的影响力。
钱谦益恨铁不成钢道:“这卢九德真是害人匪浅!当日明显说是愿以潞藩监国,转首又为福藩驰驱。他不想想,以老福王与光庙的纠葛,朝廷如何能够容忍福藩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