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徐文长的远见卓识(四更)[第1页/共2页]

李如松拱手道:“敢问教员。辽东最大的威胁是蒙古马队。据我所知,戚大帅所著《纪效新书》里净是对于倭寇的战法。我和弟弟驻守辽东,又遇不上倭寇。背这东西有甚么用?”

贺六给徐文长添上了一杯酒:“徐先生处江湖之远,却还是忧国之患。实在令人佩服。”

两兄弟给徐文长行了拜师礼。贺六和李成梁将徐文长让到了上座上。

贺六道:“以是,你要将本身毕生研讨的诸般抗倭战法,传授给如松、如柏两兄弟。比及二三十年后,他们应当也成为辽东独当一面的悍将了。假定倭国打击朝鲜,他们恰好学乃至用。”

徐文长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扔给了李如松,他大声命道:“我命你们两兄弟在十天以内,把这本书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贺六答道:“天然是倭国的一些游手好闲的军人、游勇。哦,他们并不是倭国的官军。”

贺六大惑不解:“东南倭寇早已经安定了。。。”

徐文长当真的答了两个字:“抗倭。”

李如松看了那本书的封皮,只见上面大书《纪效新书》,“浙江都司戚继光著”。

贺六问徐文长:“徐先生,你为甚么要来辽东,为甚么要指名道姓让如松、如柏做你的门生?”

第二天,贺六出发回京。锦衣卫内的一场争斗,正等着他呢。

吴惟忠一头雾水:“疯子?李总兵,这位是当年的东南第一谋士,徐文长徐先生啊!”

半夜,庆功宴已经散尽。总督衙门大堂内,只剩下贺六和徐文长两人。

徐文长道:“好。李成梁,明天我给贺六面子。你那两个儿子呢?让他们出来见我。让他们给我叩首、奉茶,行拜师礼!”

李如松点点头。

那一年,垂老迈矣的贺六随辽东雄师入朝。在牡丹峰前,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蓟辽总督衙门与徐文长的这场夜谈。不但佩服起徐文长的远见高见来。

徐文长道:“大明的读书人,都是有风骨的。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是再浅近不过的事理。”

徐文长点点头:“没错!贺六啊,二三十年后,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袍泽或已故去,或已廉颇老矣。抗倭的这面大旗,要交给如松、如柏那样的年青人去扛!唉,或许你会感觉我是杞人忧天。可我奉告你,该来的,总会是来的。”

李成梁慌了神。他平生最佩服有本领的人。徐文长能够帮忙胡宗宪安定东南倭患,身上可谓是背负着屠龙之才!如许的人主动提出要做本身两个儿子的教员,他竟一口回绝了。现在他悔的肠子都青了!

徐文长点点头:“那些人,只算的上‘寇’。我说的抗倭,抗的不是‘倭寇’,而是‘倭国’!”

李成梁赶紧叫来了李如松、李如柏两兄弟。

徐文长走到李如松面前,直视着他的眼睛:“孩子,信赖教员,会有效的。我会将我在东南对于倭寇的心得,全数教给你们两兄弟。总有一天,你们会派上用处。”

贺六的面子,徐文长还是要给的。因为贺六是胡宗宪的至好。而普天之下,对于徐文长来讲最首要的两小我不过两个:一个是胡宗宪,一个是王翠翘。固然二人都已亡故,可他们在贰心中的分量仍然不轻。

贺六见状,赶紧帮着李成梁讨情:“徐先生。皇上已经赐婚,给小女和李如柏订下了婚约。现在李如柏是我的半子,李总兵是我的亲家公。我代亲家公求您了,请您做我那将来半子的教员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