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品官儿进得前院。只见前院当中,摆着一张桌子。一个小寺人坐在桌子前,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个册子。
一个七十多岁的门房老头,站在门口,问那六品官:“你来这儿有何贵干?”
六品官内心骂归骂,可为了换一顶更大的乌纱,只能屁颠屁颠的站到第三列步队当中。
数日以后,张鲸外宅张灯结彩。府门高高挂起了两盏红灯笼。灯笼上贴着大大的“寿”字。
六品官倒是很识时务。他赶紧从袖中取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塞给门房老头:“白叟家,行个便利吧。我敬佛之心虔诚的很。如果拜不成佛祖,是会肝肠寸断的!”
官员自报家门:“下官大兴县令李元君,见过张公公。”
这官员倒是很年青,二十来岁。他用苏杭话说道:“下官于承业。是上一科殿试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因为名次考的太靠后,故而一年来都未放实缺儿。在吏部挂了牌子备选。”
张鲸有些奇特,这官员的苏杭话说的很糟糕,仿佛带着一股山东大茬子味儿。
六品官答道:“一万两。”
六品官答道:“天然是来给张公公拜寿的。”
小寺人却没接那礼单,一言不发的看着六品官。
一个七十来岁,满头白发的官员走了出去。
常主事答道:“部属不求升迁。只求平级变更,能到都察院做个山西道监察御史便心对劲足了。”
常主事道:“要不说张公公您圣明呢?恰是如此。”
六品官心想,这应当就是门房老头所言的“观音”了。他从袖中又取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塞给小寺人,陪着笑容说道:“小公公,劳烦了。”
小寺人在账册上记了几笔,而后道:“看到院儿西那三列步队了么?你排最后一列。等着罢。”
张鲸皱了皱眉头:“李县令,你贵庚了?”
李县令将右手放在右耳边:“张公公,您说甚么?下官上了年纪,耳朵有些不好使。”
张鲸笑道:“成啊。你老兄有替朝廷着力的心,我自该成全。明日,你就去吏部领工科给事中的委札。”
张鲸笑道:“还真是难为重孙子你了。既然是亲戚,我们今后就该长长走动。”
张鲸是仲春生人。暮秋时节过的哪门子寿?实在,过寿只是个借口,卖官儿才是目标!
李县令慌了神:“不不不。下官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还能为朝廷出一把子力。”
张鲸一见银票,立马改口:“是啊。姜子牙八十拜相。你七十一,的确还能为朝廷再效些力。你想当甚么官儿啊?”
张鲸心中思忖:我不能只把官儿卖给无能的老朽。如何也得汲引几个有前程、无能事的年青人。此人能考进殿试三甲,想来也是有几分真才学的。呵,多一个有才学的重孙子,总不是好事。不如成全了他。
张鲸大声说:“我问你贵庚。”
不得不说,这李老头当了四十多年县令,的确刮了很多地盘。礼单中的银票,鲜明是八万两!
说完,于进士亦递上了本身的礼单。他毕竟是新科进士,没放过实缺,没刮过地盘。银子未几,只要八千两罢了。
张鲸合上礼单,笑盈盈的问:“你叫甚么来着?”
李县令道:“嘿嘿,下官做了四十年的正七品。到老如何也得混个正六品才甘心哇。下官想做工科给事中。”
说完,李县令将一份礼单交给了张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