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重重地叹了口气。
大明朝堂的法则向来如此,有事没事上奏请个辞,天子看谁不扎眼,也不至于说非要闹到君臣撕破脸的境地,直接把人赶回籍,那面子上过分丢脸。
朱四道:「事已至此,朝中很多事,也该有所决计,特别是用人方面,各衙署也该将贫乏的职位补全。朕之前提过,要在翰林院内再加一名议礼翰林学士,不知翰林院内,有何人选供挑选?」
听了余承勋的话,杨慎本身反而不太美意义。
本来互换点在这里。
余承勋道:「那现在该如何?去找谁?还是用修你亲身去拜访一下唐伯虎?」「不必了。」
你这是既要把张璁安插到翰林院当翰林学士,又想让唐寅入阁?
毕竟内阁中绝对不能再增加议礼派的人,有一个黄瓒就够了,至于费宏和刘春,他们也不是议礼派的,说是中立派,但在大礼议等题目上还是偏向于正统派,他们也未曾在议礼等题目上颁发过过分激进的定见。
天子增加一名议礼翰林学士,用以互换石珤或丰熙一人入阁,这场买卖看起来不公允,但已是文官能获得的最好成果。
这下算是撤销了在场很多人的疑虑。
丰熙道:「此事尚且还不能对外言明,等明日朝议后,自会与人晓得。」
内阁只要蒋冕和费宏获准入内,加上吏部尚书乔宇,礼部尚书席书,外加一个一向名不见经传的唐寅,如果还要算,那就是天子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寺人张佐,就这几小我完成了一次闭门集会。
集会结束后,蒋冕没有再往内阁值房去,而是仓猝去了翰林院,找到时为翰林学士的石珤和丰熙。首辅大学士进翰林院,还是在宫廷内部集会结束后,很多人感觉事有蹊跷,但蒋冕到翰林院后也是跟石珤、丰熙二人停止内部商讨,就算是三位侍讲学士,李廷相、刘龙和杨慎,也未被获准进内,他们都不知到底出了甚么事。
杨慎道:「那他现在在那边?」「不知。」
这天朝会结束,朱四召开了一次内部廷议,列席的人未几。
余承勋道:「吏部和礼部那边,也未有动静。现在知情者,都临时恪守奥妙。」「唉!」
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蒋冕已不再是内阁首辅,是个已退休的白叟,可天子还是让他给出定见,实在也仿佛是在跟在场的大臣说,这是我们明天内部廷议的成果,你们就少出来掺杂了。
此时这几人,基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张璁一个翰林学士,桂萼一个礼部右侍郎,就构成双剑合璧的态势了。
「谢陛下。」
一个刚考中进士的家伙,还不是一甲中人,让他当翰林侍读已是破格汲引,现在破格起来还没完没了了?
好么。
很多人都在往张璁身后看,因为那边有个刚入朝的桂萼,而桂萼在南京很活泼,此次他急着赶到都城,清楚是来抢胜利果实,莫非天子是想让议礼派的桂萼来当这个礼部右侍郎?
不对。
.....
意义是此次只要蒋冕一人致仕,而除了蒋冕外,包含乔宇、费宏、刘春等人在内,他们的请辞奏疏不会被准予。
朝会正式开端。
黄瓒作为内阁大学士,固然也是议礼派一员,并不在这几人身边。
在场的大臣听到这个保举,都不乐意了。张璁当翰林学士?
杨慎仿佛胸有成竹,「比来多跟翰苑、六科中人来往,把六部主事级别的全都策动一下,若陛下想在年前推动议礼,那就只能走最后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