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辇中传来康熙的声音:“免礼吧。”接着龙辇落地,内侍寺人挑开金丝帘子,康熙从中走出。
见到康熙一行,小沙弥们也只是双手合十退到一旁,没有手足无措,也没有慌乱之色,倒是很有古刹风骨。
“贫僧法号广远,师承普善大师。”老衲人低眉垂首,双手合十,神采波澜不惊,很有些得道高僧的神韵,“因为家师圆寂,监院普觉大师也于上个月圆寂,寺内监院、主持之位空悬,群僧无首,怠慢之处,贫僧先替众沙弥向皇上请罪了。”
金刚经、品德经、圣经,在康熙看来也不过是经史子集的一部分,跟宗教信奉底子扯不上干系,拜访灵谷寺不过是又一次的作秀。
一行人走过庙门,劈面而来的是一串长长的石楼梯,两侧便是苍翠林木,因为刚刮过飚风,石阶上尽是残枝落叶,几个小沙弥正在打扫。
胤祚道:“听起来有些悲观啊,不是应当说大师已修成正果,去往西方极乐天下了吗?”
明孝陵与灵谷寺都位于江宁城外的紫金山,二者相距不过四里。
几天来,江宁城内,雷击法场之事已传的沸沸扬扬,同时在大雨中为犯人超度三天两夜的普善和尚,也成了百姓心中菩萨的化身。
胤祚顿时内心一冷,这小沙弥如何晓得他是六阿哥。
康熙只带了最简朴的仪仗,对皇子们也没太多的束缚。
虽说是贩子闲谈,但明太祖将独龙阜四周大大小小的禅寺合而为一,构成了现在的灵谷寺,倒是究竟。
拱门外,站着三个和尚,都穿戴灰色僧衣,来起来颇朴实,此中为首的一个髯毛灰白,看来五十余岁,别的两人都是年青的小沙弥,站在老衲人身后。
更有甚者,乃至指责康熙杀伐太重,有违天和。
灵谷寺庙门为三拱门,红墙绿瓦,在江南的水汽浸润之下,墙壁已极尽班驳,看不清本来的红色,四周爬满了植物,看上去很有些深山古寺的清幽之感。
而康熙的应对,便是在本日拜访灵谷寺,为天下百姓祈福。
胤祚在一旁有些傻眼,小声问十四道:“他说的这啥意义?”
广元和尚道:“阿弥陀佛,皇上心系百姓百姓,善哉善哉。请随贫僧上山吧。”
正中拱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第一禅林”,这块匾额乃是朱元璋亲笔,到现在也有近三百年了,已是残破不堪,摇摇欲坠。
一起上,广远和尚一向为康熙带路,别的两个小沙弥则为皇子们讲授一起上的风景风景。
十四深吸了口气,仿佛对本身这个不学无术的六哥非常头疼,半晌才道:“六哥你那是净土宗的说法,普善大师修的是禅宗。”
“大师圆寂了?”十四吃了一惊。
康熙笑道:“大师言重了,朕本次是为江南百姓祈福而来,还请大师带路吧。”
八阿哥听了关于杜牧诗句的争辩,忍不住道:“萧梁向佛,不太短短五十年鼎祚;李唐向佛,终也落得四分五裂;梵刹地盘免税,僧侣也免赋役徭役,唐末很多梵刹还放高利贷,逼得自耕农卖田卖地,家破人亡,摆荡了国之底子,于国百害而无一利,这些杜牧自当清楚;且杜牧成诗时,韩愈刚因上《论佛骨表》被贬不久,出于自保,未免会把本意写的隐晦些。”
那老衲人垂首道:“家师前日已圆寂了。”神采不悲不喜,而身后的两个小沙弥泽则有些悲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