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贻香传闻这枚印章的来源,心中也是大惑不解,想不通一个菜农怎会替一个药铺掌柜送来这么一枚印章;并且溯其泉源,还是青田县城郊野一个喂猪的老夫。再看这枚青绿色的石印,约莫六寸是非,通透如玉,呈长方之形,印尾处是随形弧钮。就在印章的印面之上,是阳刻的“杨柳依依色”五个篆字,此中“杨柳”二字为一行,“依依色”三字另起一行,却只在第一个“依”字的右下角加刻两横,以此表白这一“依”字乃是叠字;五个字的摆布甚是工致,又模糊流暴露一股适意之风。除此以外,印章上便再无别的笔墨落款,既看不出刻印之人的身份来源,也猜不出对方送来这印章的企图。
宁义城衙门后堂,谢贻香单独一人,正漫不经心肠扒着本身的午餐,乃是一碗白米饭,上面盖着些小葱拌的豆腐和菜油清炒的丝瓜。而在她的左手当中,此时正把玩着一枚青绿色的石印。
得一子缓缓点头,随后便在嘴角处暴露一丝意味深长的浅笑,说道:“风俗便好,风俗便好。”说着,他又今后堂中踏进几步,向谢贻香缓缓说道:“既然你身子无恙,宁义城短期内也不会再生战事,倒不如随我走这一趟,或许还能帮上些忙。凭你这一身工夫,最不济也能摈除些蛇虫鼠蚁,替我充当一个打手。”
方大人深知这位谢三蜜斯固然聪明过人,却并非城府深沉之辈,之以是赖着剑印不还,背后必然是得一子的意义,又那里敢去开罪那位仙尊?以是方大人收下这枚莫名其妙的印章后,便以此作为借口,本日上午又来找谢贻香商讨偿还剑印之事,从而将这枚印章交到了谢贻香手里。
不料待到她吃完午餐,一个白衣少年已寒着脸大步踏进衙门后堂,竟是得一子。他开口第一句便问道:“传闻有人送来了一枚印章?”话音未落,他那对灰红色的瞳孔便已落到谢贻香手中的印章上。
谢贻香不由惊诧当场,这个得一子本就喜好故弄玄虚,再加上数日前的那场妖风,愈发令他行事古怪。眼下他既不肯就这枚印章多做解释,本身也拿他没有体例,总不至于再将这个小羽士绑起来酷刑逼问。
方大人听得愈发不解,又细心扣问了好久,目睹从那菜农身上再问不出甚么,便只好将这枚来源不明的印章收下,打发了那菜农五钱银子。
目睹得一子是以现身,谢贻香已知本身所料不差,这枚印章公然大有文章,仓猝将其交到得一子手里。得一子接过印章,略一打量,本就丢脸的神采愈发变得凝重起来;待到他又看了半晌,灰红色的双眼中却有一丝止不住的欣喜出现,喃喃自语道:“既已展露黄石神通,我又岂会不识?天然是要前去拜见……却又何必多此一举?”
如此一来,宁义城之围便算是临时消弭,城内军民都松下一口大气,抓紧时候疗摄生息。谢贻香经此一役,也不知是否因为历经“人厨”一案,又或者是亲眼目睹宁义城里因缺粮而导致的烹食人肉之举,乃至这几日的胃口极差,特别对肉类甚是恶感,因而便效仿得一子常日里的饮食,皆以素菜为食。至于现在她手中把玩的这枚印章,提及来倒是有些来源。
谢贻香不明以是,忍不住问道:“你说甚么?甚么黄石神通,你又要去拜见谁?”得一子却不作答,兀自嘲笑两声,俄然扭头就走,也不将手里那枚印章偿还谢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