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哭笑不得,韩氏没甚么心眼,天生不是操心的命。
还好夏季天冷,出门的人未几,饭庄里只要三三两两几桌门客,没人重视到她们。
韩氏本来盘算主张,比及了黄州县,必然要和傅家人好好掰扯掰扯。但真的见到傅四老爷了,她急得满头冒汗,支支吾吾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打头的男人年纪三十岁摆布,头戴绢布六合帽,穿一件花青色交领大袖标布道袍,白面阔口,边幅端方,进了饭庄,看到韩氏,倒头便拜。
两个婆子神采变了变,低着头不说话。
※
待韩氏睡下,云英出了船舱,婆子问她:“姐儿是不是饿了?”
门口一顶肩舆等着。
韩氏和云英跟着傅家人出了饭庄。
趁王叔不在,云英向韩氏道:“娘,我有话和你说。”
一起跋山渡水,紧赶慢赶,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韩氏干活敏捷,力量大,人勤奋。她长大了,能帮着干活。湖广处于长江中下流,湖泊浩繁,平原地带地盘肥饶,比萧瑟的甘州好多了,母女俩别的本领没有,赡养本身绝对绰绰不足。
云英指指船面,道:“我去找四叔说话。”
韩氏听了,当即要脱手。
傅四老爷抬眼看她,“这就是英姐?”他双眼通红,满脸哀思,“公然和大哥一个模型刻出来的。”
韩氏到处摸来摸去,奇怪这个,奇怪阿谁,漫不经心道:“你四叔是个好人,他哭成那样,我不美意义问他――管他呢,到了黄州县再说。”
不一会,船上多出两个婆子,傅四老爷担忧母女俩没人照顾,派人去朋友家借了两个仆人过来。
韩氏沐浴过后,换了身翠蓝棉袄、杏黄绫裙,连路都不会走了,“这么好的衣裳,蹭一下就脏了,如何舍得往身上穿!”
到了船埠,王叔领着韩氏和云英上船。
王叔返来的时候,身后跟了一行人。
她语气慎重。
在韩氏看来,养闺女就和养马差未几,只需求处理一个题目就行了:让闺女吃饱。
韩氏一边喝茶一边感喟。
大丫毕竟姓傅啊!
开封的灌浆馒头前朝就立名各省,小巧精美,皮薄馅多,夹起来汤汁往下坠,像个小灯笼,放到蒸笼里,褶子放开来,又成了一朵晶莹剔透的菊花。
韩氏想把她送回傅家,不然不会一听婆子说蜜斯们都穿耳洞,就立马撸袖子想脱手给她穿两个。韩氏怕傅家的姐姐们瞧不起她。
王叔在一旁跟着抹眼泪,看韩氏发慌,小声提示道:“娘子,这是家里的四老爷。”
傅四老爷生得人高马大,穿着面子,和傅老迈一丁点都不像,韩氏向来没和大富人家的老爷打过交道。
韩氏是个暴脾气,听完云英的话立马炸了,一股邪火直往上冒,黎黑的脸涨得通红,掀了桌上的蒸笼,扬声道:“我是好人家的女儿,就算没有三媒六娉,那也是正端庄经拜堂结婚的,我不给别人当小老婆!”
算算日子,傅家迎娶侄女吴氏的时候在傅老迈碰到韩氏之前。
侍从们悄悄纳罕,相互互换了个眼色:傅媛是族长傅老太爷的嫡女,傅月是四老爷本身的亲生女儿,傅桂是三老爷的女儿。英姐没了爹,四老爷不幸侄女,善待英姐,这没话说,但是对比着媛姐――这是不是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