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真假秀才[第1页/共2页]

谢友龙道:“既然如此,便就教中间,一部四书里边,有多少个‘子曰’?”

谢友龙立即道:“在药王菩萨本领品第二十三,‘于此命终,即往安乐天下,阿弥陀佛、大菩萨众,环绕住处……’”

谢友龙道:“鄙人谢友龙,从潭州而来。中间如何称呼?”

谢友龙吃了一惊,心想道:“素不了解,才通姓名,如何又问到财帛上来?”

杜沉非与牛犊先在船上除了与谢友龙说说话,便百无聊赖。

那人将包裹放下,坐在谢友龙中间,看着谢友龙问道:“中间是儒士装束,路过此路,想必是去赴临安之春试。”

年后初三,大雪还没有熔化,杜沉非、牛犊先、谢友龙三人便办理行李,包了几百两银子,又带些散碎银两沿途破钞,别了谷内世人,又在路上买了匹马给谢友龙骑坐,取路往临安而来。

那人却仿佛想成心刁难谢友龙,又说道:“中间既然对《妙法莲华经》有所贯穿,想必已是熟读此经。敢问中间,一部《妙法莲华经》内里,有多少个‘阿弥陀佛’?”

那人听了这话,吃了一惊,反问道:“中间所发题目,鄙人愚笨无知,非常难答。既然中间敢问,必定烂熟于胸。我也就教中间,《论语》共有多少字?”

谢友龙抬了昂首,大笑道:“鄙人观中间装束,也坐此船,必定与我普通,也是去往临安的?”

那人道:“就教中间,《孟子》又是多少字?”

那人半晌说不出话来,吃惊道:“《周易》共有多少字?”

谢友龙却盯着那人,俄然又笑道:“鄙人荒漠隐士,见地陋劣,如何能比得中间,满腹经纶,通儒硕学。中间既然如此见多识广,学贯古今,所发题目也如此刁钻古怪,我也叨教中间,是否读过四书?”

那边小侠道:“教员此去临安,破钞很多。鄙人看教员衣冠新奇,必然很有家财。不比我穷薄寒士,不知教员带有多少银两在身,随行破钞?”

那人皱了皱眉,又问道:“哦?那这一个‘阿弥陀佛’,又在甚么处所?”

这谢友龙是个文人,爱好与同船的人谈天,上谈天文,下聊地理,倒也相称舒畅。到生米渡时,又上来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此人白白净净,衣衫陈腐,显得非常穷酸,背上背着个大包裹。这小我一见了谢友龙穿着光鲜,是文人模样,只是奇特的是,这谢友龙这时不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却捧着一部佛教《妙法莲华经》在朗读。

那人听了大惊。

谢友龙笑道:“《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连杜沉非和牛犊先听了他们的扳谈,都吃惊不已,不想这个谢友龙博学到这个境地,连一本书多少字他也晓得。

三人走通衢过了澧陵县、直到江南西路萍乡县,又取道宜风望袁州而来,这里的路却都是山路,又太阳出来,晒的冰融雪化,门路泥浆混着雪水;路中又堆满刓面坚滑的圆石,不成着脚,又骑不了马,三人不堪其劳,一步一滑,跌的谢友龙浑身泥浆,牛犊先屁股上也都是泥,跌得他火起,用斧头将两旁树木一顿乱砍解气。

谢友龙又道:“这些噜苏事谅中间也不屑一记,但中间既赴临安春试,科考课本必然烂熟于胸,对吧?”

那人瞪了瞪眼,道:“四书乃安身立命之道,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不识字的人,也口耳相传。鄙人此行,既然是赴临安春试,如何会未曾读过四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