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来,一干人等,负土开山,凿壁烧砖,造悬楼梯田,辟水井暗渠。纳燕山边民万户。今汤邑已成,称“东凌铜邑”。此城,四周环山,北山峻峭而少林木,南山沟深而多陡峭,溪流环抱,易守难攻。乃是与右北平汗鲁单于乌延所部,互市商邑。车马行人,不断于道。非常富强。

杜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投奔蓟国,先拜太学坛博士祭酒,传授乐律。复为东凌令,领其弟子邵登、张泰、桑馥、陈顽等,并良工千人,北赴燕山,为蓟国长公主刘萌,修造汤沐邑。

龙舟楫士,多出自蓟国船户。民船虽皆改成构造轮桨,然荡舟技艺,断不成弃。蓟王推出龙舟比赛的目标,也在于此。总归是物极其用,技艺需以报酬本。与骑手近似,职业楫手,亦开端在蓟国各港城,悄悄鼓起。

刘备看向左国令黄承彦:“东凌令一职,国令可有合适之选。”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霸道备矣。”蔡少师起家施礼:“可喜可贺。”

一曲唱罢,蓟王又笑:“有诗岂无酒?”

天下皆知,蓟国无寺人。黄门鼓吹署,自难建立。

“移风易俗,莫长于乐。”

蓟王亦笑:“道贺岂无诗?”

今汉,办理音乐的署寺,一为“太予乐署”,主官称“太予乐令”,相称于前汉时太乐令,附属太常卿。一为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附属少府。今汉乐府诗,主如果由黄门鼓吹署汇集、清算、演唱及保存。

正月旦会前。正腊罢朝,百官俱贺岁。与民同乐,正当时宜。

“乐府”,始于秦,武帝后加改扩。乃是掌管音乐之署寺。用来练习乐工,制定乐谱及汇集歌词。因汇集大量民歌,后乐府亦成为特有的诗体称呼,称“乐府诗”。主官称“乐府令”。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至成帝末,乐府职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范围庞大的音乐机构。哀帝即位,下诏罢乐府官,大量淘汰乐府职员,择其精华划归太乐令统辖。从而后,汉朝再无乐府建制。

“大匠师柴玉,可当此大任。”黄承彦起家奏对。黄承彦自北上蓟国,受领高职。将作寺一众匠师,方才放心。先时恐主公卸磨杀驴,后又恐连坐延祸。直到黄承彦继任钜子,兼领左国令。蓟国工匠,终得放心。更加蓟王,披麻带孝,执长辈礼,为右国令发丧。如何能不感激涕零。忠心俸主,永无贰心。

郑玄笑道:“东凌令杜公良,乃合适之选。”

刘备又问将作令苏伯:“柴玉其人如何?”

便有一女童,俏生生站起:“蔡琰多嘴。”

“主公明见。”郑玄笑道:“东凌邑远在燕山,冶炼铸铜,将作寺良匠足以。何必杜公良坐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时立乐府,集民乐,和民声,非杜公良莫属。”

“如此,诏命杜公良携弟子归,筹建乐府。拜柴玉为东凌令,执掌锻造事件。”蓟王遂颁王命。

太予乐署,只掌管宫廷雅乐。称“太予乐”。“太”亦作“大”。蔡邕《礼乐志》:“汉乐四品:一曰太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三曰黄门鼓吹,天子以是宴乐群臣;四日短箫铙歌,军乐也。”汉宫所用四乐,统归“太乐署”,“太乐官”把握。明帝永平三年(60 年),改“太乐署”为“太予乐署”,改“太乐令”为“太予乐令”。置太予乐令一人,秩六百石。部属员吏二十五人,乐工、舞人三百八十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