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王族兄,不过看似高贵。以我观之,泯然世人也。点化此人,又有何大用。更不吝赔上身家性命。”上元夫人点头道:“内里必有隐情。”

“守丞?”二人一问一答,身边骑士不疑有他。

游方方士口出:此刘平,非彼刘平乎?

便是一场偶遇,只需与蓟王相干,门下流缴,亦不敢有涓滴粗心。

“并无非常。”记室掾答曰:“守丞乃主公族兄,又承旧名。来往南北二宫,颇回礼遇。一知名方士,胡言乱语,焉能乱其心志。”

贾诩悄悄点头:“切莫粗心。命游缴,紧盯千秋观。若再遇此人,当场拿下,定要问个清楚。”

目送公车远去,路人各自散去。早有门下流缴,一起尾随游方方士而去。

游方方士口出谶言,不啻当头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

以儒宗郑玄为首。四少师等,蓟国名师大儒,悉数当选。

王充学说,过分惊世骇俗。后代虽偶有人拜读,却少有人承习。蓟王立方技馆,元素令。吸纳天下王学门徒入馆。又命郑玄等,将王学归入『大儒学(百科)』范围,广授海内学子,乃至太学坛亦开专科。足见一斑。

窥一斑而知全豹。

少顷,蓟王地宫耳室。

相互留不足地,情势方可转圜。

在旁人看来,游方方士吃饱喝足,谢过起家,并未失礼。刘平更是礼贤下士,**之风。毫无马脚。

“一起云游至此,吃饱喝足,一命呜呼。”上元夫人言道:“所为何来?”

一通百通。整日装神弄鬼的一群人,却握偶然下最顶尖的科技。

固然。因两汉方术大行其道。时人又坚信谶纬之术。若换作旁人,又或者非路上偶遇,族兄大可一笑了之。名流风采,不觉得意。之以是,被其言语所惑,正因统统皆合适“撞破天机”:知名方士,路中偶遇;赐以酒食,回赠谶语。

也罢。恰逢正腊假期,除蓟国上计使团,国邸并无百官出入。倒也无妨。猜想,族兄自幼游学在外,见地不凡。必不会纠结于,一知名方士之言。

千秋观顶阁。

刘备一刹时便想到了洋火。

蓟王上洛前已命令:集举国之力,仿《蓟法》,修撰《蓟学》。取名:《百科全书》。

明显,别有所指。

待成为蓟国新名产,遂与指南针并称为二大帆海神器。此皆是后话不提。

换言之,汉时,已有洋火。且说奇异不奇异。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亦有:“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生机及代灯烛用也。”

刘平非刘备。

名流高士,多“心高气傲”。

长姐言:夫君佯装不知,才是上策。

刘备这便觉悟。越发兵动众,族兄反倒更加无地自容。

世人皆知,蓟王少时名“平”。后族中大考,名列前茅,得赐名“备”。为楼桑刘氏四子,身背复爵大任。

先前得报,“伏火丸”已初见效果。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载:“汉淮南王招致方士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方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可于世。但是法烛之起,自汉刘安始也。”

西王母派上元夫人,面沉似水:“此人出自何派。”

“喏。”

“莫非,乃为点化蓟王族兄?”瑶姬亦模棱两可。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起家。掸去碎屑,冲刘平长揖及地,不辞而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