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言。君王行事,好处优先。
国中大儒豪言,十年无出,亦可足食。此言非虚。
堪比一州之土,更加一季三登。贾捐之《弃珠崖议》,何其短视也。
然单单十万大山,恐不下百万之众。岭南山脉纵横,诸水交汇。依山傍水,结寨而居。更加上古遗风,饶妻多子。种辈昌隆。得汉文明,全方加持。人丁红利,可想而知。
特别“树欲静而风不止”,二百年必有王者兴。天下皆觉得,蓟王乃三兴之主。身牵好处之泛博,无出其右。因而乎,自明帝夜梦金人,引佛入汉。待黄巾乱后,仙门式微。为窜改乾坤,拒佛于国门以外。诸夏仙门,皆将答复门派之重担,捆绑于汉室三兴之道。不管蓟国群仙会,亦或是西王母降为弥月之喜,巫山神女降为试儿之礼。皆与“汉室三兴,仙门复起”,莫大干系。
沿途风情,百态千姿。总有人物,为之立足。
经停数日,三足乌扬帆离港,北上返国。
外洋荒洲,于汉人而言。飞来横财,不测之喜。不料十三州以外,另有广袤之土。正如前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所载。外洋各洲,虽称呼各别,位置分歧,明显差别。终归有的放矢。
蓟王笑言,元瑜不见三足踆乌乎?
话说,羌氐诸胡,并蛮夷蛮夷,四裔之民,究竟多少。便是钟灵神秀如蓟王,亦无可预知。先前,徼外百蛮,估曰八百万众。
《周礼·地官》,“媒氏”疏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蓟王纳女仙入家门。亦是和合之风使然。婚姻是最高品级的人质,亦是最为坚毅的联盟。时人称“三族”,便是指父族、母族、妻族。与其短长未分,敌我不明,不若攀亲为盟,共同短长。
一言蔽之,爱、恨、情、仇。
三南大地,城港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借蓟国之力,山中老寨,悉数搬家。便是十夷王城,亦由蓟国营城术筑造。更加筑路通渠,辐凑蛮荒之地。串连枝属别种,或说其出山而居,或当场改革新房。文明的头绪,植根沃壤,更加强健。
百闻不如一见。上邦雄主,气度不凡。能赴船宫国宴,足可为一世荣光,传于后辈。蓟王临行前,三足踆乌便满载蓟国名产。撤除供奉巫山神女,余下皆在经停各港时,充作国礼。蓟王豪掷令媛不蹙眉。番邦各国又岂能自甘于后。纷繁倾家相赠,十倍回礼。蓟王只取其一,余下又赐回。饶是如此,海内奇珍,盈满舱室。赢利何止百倍。
谓“趋利避害”。
牢固航路,遁藏风险。半途补给,淡水干粮。亦或是脚结壮地,入邸舍汤池,洗尽旅途怠倦。神清气爽,扬帆起航,再接再厉。
田圣所虑,亦是三殿女仙心机。
荀子曰:“六合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窜改起,‘性伪(注①)’合而天下治。”
如上元、云华等仙门俊彦,为使蓟王心向仙门,不吝近身施术。险害蓟王长睡不醒。更有西河少女等,夜探王宫,不请自来。
大汉黎庶,三分之二,皆为蓟人。
一而再,再而三。痛定思痛。钟存慧妃,这才代夫做媒。聘瑶池玉女入蓟王家门。与诸夏仙门,化兵戈为财宝。
前汉时,珠崖洲,计二郡十六县。现在只得一港。前汉旧县,遗址尚存。假以光阴,皆可重修。蓟王辟外洋十港,所向披靡,无往倒霉。正因深得民气。和亲皋牢之策,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