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何人?”见舍中只要孺子。华大夫又问:“家人安在?”
“六县四十万口。”太后似不对劲:“勃海国,七城,口近百万。鲁虽有六城,口却只要一半。食俸亦只取勃海一半。”
“华翁救人无数,乃天下神医。想我诸葛一门,又岂能因一己之私,而枉顾别人道命。既签券书,存亡无怨。”诸葛瑾再拜。
“(继)母于家中照看幼弟妹,随父前来治病,有事唤我便是。”诸葛瑾言道。
“关内侯子二报酬不更(第四等),它子为簪袅(第三等);卿子二报酬不更,它子为上造;五大夫子二报酬簪袅,它子为上造;公乘、公大夫子二报酬上造,它子为公士;官大夫及大夫子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为公卒。”
太傅、与摆布国相,劳苦功高。曾被蓟王表为民爵十九等之关内侯。为关内侯者,称“君”。岁俸九百五十石。授田九十五顷,授地九十五宅。关内侯可世袭,但要减等。
四少师与摆布国相,虽未得双食俸。然食俸却远高于双食俸。没错,便是春腊二赐。
“哦?”华大夫甚奇之:“何不等叔父。”
“敢问大夫,治病救人,因何要签押。”诸葛瑾遂问。
“理好家事,叔父便会赶来。”诸葛瑾再答。
病从口入。食生鲜、饮生水,为逞一时之快,而身染恶疾。何必来哉。茹毛饮血,易内蒸母,皆蛮荒遗留。当悉数舍弃。
郡国并行,列候次减。蓟国虽无三辅,却有五尹。五尹品秩稍低,又身兼“(左、中)庶子”,常入王子馆,教诲诸王子。故秩双“真二千石”俸,月得谷百五十斛,一岁凡得千八百石。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大上造)”,岁俸八百石。授田八十六顷,授地八十六宅。
不出半日。蓟王已得闻。
“豫州何地?”何太后忙问。
“琅琊诸葛瑾。”闻其名,蓟王会心一笑,语意深长:“既是孝子,又敢担负。年十二便可替父签画字押,年二十当可为孤‘指画江山’。”
“你父病危,竟只你一人。”华大夫颇多不测:“家中无长辈否?”
“存亡由命,成败在天。”见他年幼知礼,华大夫遂耐烦解释道:“命悬一线,病入膏肓者。平常药石,已难见效。唯有效虎狼药以攻之。然,即便如此,亦无实足掌控。万一治不活,有券书可免医者之责。”
吐酒石散,乃出炼丹术。为红色粉末并伴随透明结晶状物。故称“石散”。饮下此物,凡人便会狂吐不止。因常被方士用于醒酒洗胃而得名。计量因人而异,唯华大夫能切确把握。特别重症患者,体虚气弱。过犹不及,皆没法治愈。乃以毒攻毒之虎狼药。
自门下祭酒司马徽,上疏:王家无秩比。蓟王再改品秩。太傅、四少师,摆布国相,皆食“中二千石”俸。四少师各为民爵十七等之“驷车庶长”。取“乘驷马之长而为众长”之意。岁俸八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八顷,授地八十八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