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国策目标如何建立。如蓟王这便,历经二十载,取长补短,裁弯取直,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乃至放之四海而皆准。遂成国策,何言“不成为”。
是故“受大者不取小”。
所谓备吏,便是指“后备吏”。
万事需逐其底子,切莫断章取义。
“汉祚答复”、刘氏“系(继)统先基”。特别“汉祚答复”,此谶记遍及十三州街巷闾里。刻印九州名山大川。
固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待蓟王百接长生,终归能得偿所愿。常日击鞠跑马,机织女红。入东宫照看诸王子,亦乐此不疲。
“夫君且看。”士朱紫似有发明。
“卯金刀,汉祚兴”。遂为天下,所津津乐道。
须知,学吏亦是吏。即便百石,亦可得民爵。授予良田美宅,坐享蓟国爵民之统统便当。与“练习生”,不成同日而语。
《韩非子·解老》:“事大众而数摇(动)之,则少胜利;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翻动)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协辰夫人言,蓟王应运而生,乃天命所归。
居延汉简亦载:“二百桼(七)十后备吏骑士胜敞。”据此以为“后备吏”,当为“边塞初级吏员以后备者”。
只不过,蓟宫召幸,皆是七妃。且逢不宜,则会轮番。故陪嫁媵妾,并无机遇侍寝。君王之妾,亦非常人。宫婢领三百石家俸。家中父兄,亦有民爵傍身。宫品德秩不等,二百石,至百石宫俸皆有。
待蓟王入阁。士朱紫、宋朱紫、马朱紫、安朱紫,皆在。诸如邹美人、杜美人、冯美人等,亦在。
今汉求仙问道,蔚然成风。如前大将军窦武妹,窦琼英。太尉黄琼之女,黄景华。皆出身勋贵世家。却“少好仙道”,“密修至要”。足见一斑。
随婉转钟声,响彻全城。刘备悄悄展开双眼。
服虔上疏,三年练习生,转为学吏。
本来,乃因“卯金刀刘,汉祚答复”。
一言蔽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报酬财死,鸟为食亡。仙门虽与世无争,然亦有所求。白日飞升,成仙升仙,便是终究寻求。
来往手札,还需誊写归档。凡誊写誊写,皆由女学事史掌管。
休假日批阅,多是十万孔殷并堆集手札。由一众瑞麟阁学事史,顺次朗读。蓟王口述,学事史秉笔答复。瑞麟阁女博士、女史,多为参谋应对,从旁答疑。
吴房君华妁,已恭候多时。
蓟王都,北宫,合欢殿。
洗濯热敷,善加打理。奉侍蓟王披衣,恭送入浴室。华妁退出殿外,再等王后起家。
书毕,交由瑞麟博士,确认无误。再由蓟王亲笔签订。封函收回。
凡刘氏宗亲,旧时老友,门籍属吏,皆可向蓟王上疏。便是词讼小吏,如遇火急,亦可奉书切谏。可想而知,五日手札积存,何其多也。
自王妃尊王后。偏妃亦升王妃。故蓟王后宫,再无偏妃或侧妃封号。王后、王妃、朱紫、美人、御姬、宫女、宫婢。另有宫官,品秩不等。
协辰夫人黄景华,如愿入媵伴嫁。举门迁入蓟国,暂居云台观邸。待北渚司寒馆筑毕,再迁入馆中为国祭奠。
蓟王春秋鼎盛,尚不及而立。若能长命百岁,足余七十载光荫。今汉不过二百年。再续二百年江山,于蓟王而言,何其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