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此话何意?”何苗忙问。
恭送太后车驾出馆,弘农王遂领世人登车,西去封国。
“也罢。”华雄自去巡查园中不提。
“恰是。”即便馆中并无外人,太后亦未曾说破:“我儿身侧,亦不成缺人奉养。宜当择选西园婢十人同往。”
何苗无言以对。重回銮驾,遂问道:“太后何故临时改意?”
“太后所言极是。”弘农王,无喜无悲。
“喏。”
见董卓不悦。许攸进言道:“蓟王新婚出巡,远在日南。虽有王太后并王后监国。然兹事体大,恐难持久。”
“喏。”弘农王点头应诺。
“喏。”何苗奉承一笑。终归又逃过一劫。
西门角楼。
前汉元鼎三年,东迁函谷关三百里,至洛阳新安。故关地另置弘农县,县因弘农涧而得名,属京兆尹。元鼎四年,又置弘农郡,与弘农县合治。新莽时,弘农郡改成右队,领弘农县。今汉初复名弘农郡,为避灵帝(刘弘)讳,改“弘农郡”为“恒农郡”。然时下多称旧名。便是太后,亦不避讳。足见先帝,不得民气。
董卓心底,忽起一丝波纹。
“哦……”弘农王微微一笑,冲劈面坐榻何苗言道:“母舅恐难随我西去。”
又行一段,赵忠抵窗言道:“禀太后,函园至矣。”
何后身形一顿,回眸言道:“我儿亦保重。”
某若为君,又当如何?
不待坐稳,何后仓猝挑帘窥视。不料竟与二兄何苗,四目相对。
“北国可有动静。”董卓又问。
“不若由某引兵出园,一探究竟。”华雄轻骑上山,得军正沮授保举,先授比六百石军门都尉。又领王宫舍人。加官至双千石俸。再赐吞光黑龙鳞,千里斑豹驹,凤羽“千牛刀”。因与函陵令鲁肃同秩。故不称(卑)下,只称某。
“喏。”满殿翅膀,齐声下拜。
“毋需多问,安坐便是。”太后轻声答曰。
居高俯瞰,群臣下拜。
董卓亦点头道:“股掌之间,皆难割舍。欲救胞兄,亲子亦不成弃。”
“……喏。”赵忠亦非常不测。
“已入西园。”牛辅答曰。
“恭送太后。”弘农王送至阶下。开启车门,似有孩老练声言语。莫非太后竟将麟子携在身侧。弘农王心中一动,遂了然于胸:“本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太后保重。”
牛辅无功而返:“回禀太师,卑贱领兵,一起尾随。出函谷关时,另有关都尉吴匡严查。并无大将军何苗混入。”
函陵令鲁肃高举千里镜,遥见太后车驾,迤迤逦逦,绕园而过。不由暗生疑窦:“何故改意。”
“此去封国,当谨言慎行。以防遭人构陷。”太后谆谆叮咛。
“但是太后身侧西园妃。”弘农王出身史门,自幼耳濡目染,对识人辨物,自故意得。何苗纵能掩人耳目,却逃不过弘农王一双火眼。早已窥破真身。
何后狠心落帘:“起驾。”
“不成。”鲁肃言道:“既为策应,岂能先出。若被看破,再难转圜。”
少顷,太后言道:“弘农郡,夹二京间,距洛阳不过数百里。朝夕可至矣。”
“弘农西有潼关。京兆尹刘陶乃汉室宗亲。若遇火急,可入关暂避。”何后言下之意,若董卓遣人追杀,可一起逃入潼关。
自先帝崩于困龙台上,已满三年之期。太后守满三载,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