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条陈”,便是由少府书佐,将百官上疏,择选秘密,以蝇头小楷,逐条密书于单片竹简。而后堆叠划一,由中书令或中书仆射,亲身呈送北宫瑞麟阁。再由四贵妃,逐条陈报。为便于誊写,竹简上裱左伯纸。逐条讲明,阅后即焚。百官上疏本来,则交由披香殿存档。
“贵妃言之有理。”蓟王悄悄点头。
日短夜长,暮霭沉沉。
蓟王和光同尘,当证大道矣。
“都水署,并都船署,已募万艘民船。国中青壮客庸,各稀有万。”宋贵妃,取上疏条陈。
谋主的意义,便在于此。
然蓟王,儒学立国,佐以法道,兼顾百家;政平法均,德才兼备,大道至简。
了望琉璃窗外,十万楼台,万家灯火。蓟王这便起家,先下无极殿用餐,再入泳游馆畅游。而后升合欢殿寝宫。
蓟人多耄耋老者。特别朝中国老。如崔寔、荀爽,皆身材安康。撤除国兴民安,政通人和。寻医问药,糊口便当,亦是主因。特别水洗水暖,汤浴昌隆。殷富之家,多自建暖帐浴室。寒冬时节,五日一浴,几成常例。更有暖泉温汤,百病不生。延年益寿,乃是必定。
安贵妃忽道:“高士自有鸿鹄志,夫君切莫等闲视之。”
彻夜达旦,日程满满。公然,偷得浮生半日闲。
蓟王情长谋远。撤除本身明以照奸,亦是“得道者多助”。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或又有人,嗤之以鼻。“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又做何解。
防不堪防。
北宫,瑞阁。
蓟王皱眉道:“鲁相设谋,纵陈王宠、吕布之辈,无从窥破。然陈公台,足智多谋,焉能入彀。此必有诈。”
“喏。”
《蓟法》之下。《二十等爵》、《圩田制》,深切民气。待《蓟国大百科全书》,编辑毕。增开《科举制》,如家国同构,与《察举制》,并行于世。蓟王当偶然忧。
一言蔽之,“鼠目寸光”。
“喏。”马贵妃,命女史乘录,再转交少府制诏。蓟国城港,多为官民两用。增开公船泊位,可倍增吞吐。当不误船商返航。
一言蔽之,吕布入陈,乃是一步臭棋。必身受其害。
“东境各郡县,长吏皆已就位。不出数载,当可大兴。”安贵妃笑言。
“无可何如花落去,似曾了解燕返来。”
“可。”蓟王悄悄点头。甄都朝堂,自酿美酒,破钞粮谷无数。与其高价贩购,不若自取。
“东境诸港,渝口津、通辽港、昌黎港、房港、险渎港,皆立构造塔吊。泊位草创,可泊万石大舡。”士贵妃又报。
小我,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一己之私,无关痛痒。然若举国,皆昏庸行事,置千万百姓于不顾。乃至飞来横祸,万民饥流,家破人亡。则罪莫大焉。庸主之害,便在于此。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曹子建必是有感而发。
此非政策之弊,而是人道之短。古往今来,无可制止。
立冬以后,气温日降。蓟王宫已通暖气。特别清钢琉璃,透光保暖。更加人丁畅旺,便是冰冻三尺,彻骨极寒。一里之回,七重错落蓟王宫,亦温润如春。足不出户,只穿春衫亦无碍。暖泉、石炭,功莫大焉。薪炭,过分高贵。一季供暖,便充足如蓟人,亦难支应。石炭产量大增,单西沃一处,便足可供应。河北、塞外,皆有石炭出。源源不竭贩运国中。特别无烟石炭,堪比薪炭。居家采暖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