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你我三人各自行事。”安素已有定计:“我入宫策应太皇。有劳二位,助康大师抵抗史门弟子。”

马氏天生秀媚,谙“礼节之道”,擅“隶书之笔”,知“书上之意”。性贞烈,不惧权贵。被后代敬称“礼宗”。号“皇甫圣母”。自是良配乃其一。

“奴婢叩见太皇。”黄门令左丰,受命前来。

“少令免礼。”董太皇开门见山:“尚书令生前,欲将养女安素,并甥冯氏,许配蓟王。后蓟王因故就国,尚书令亡故。此事便未及成行。今蓟王无恙,尚书令丧期已过。不成再拖,宜早为之。”

“恰是。”安素悄悄点头。

“史道人精于‘摄魂术’。放眼京师,何人能敌。”忆史门弟子以死相搏,程环仍心惊不已。

“天下板荡,关东逆乱。河洛水道,常有南阳舟船出没。若送嫁途中,为贼人所掠。难道不美。朕觉得,宜当请蓟王回朝。”董太皇言之有理。

朝政多由三公九卿,并三独坐等朝中重臣筹办。少帝只需发号施令,至于过程,自可不必诘问。蓟王辅政时,徵辟天下英才添补朝堂。少帝掌权后,悉数官复原职。再加萧规曹随,持续蓟王治国之策。短期以内,自不会有失。

“喏。”左丰不敢怠慢,这便奔赴玉堂殿通禀。

蓟王上表,少帝不为所动。正因欲独揽大权。故二戚被俘,三宫帝后岌岌可危。若蓟王借端上洛,三足乌泊入阳港水砦。洛阳朝堂,必有新气象。

一言蔽之,与佛有缘。至因而善缘还是孽缘,尚不得而知。

左丰考虑答曰:“待奴婢禀报陛下,再来回禀太皇。”

“然可否如愿,唯六合可知。”程环眼中忧色,一闪而逝。

“乃史门弟子。”程璇答曰。

洛阳已人尽皆知。

“一言为定。”程环、程璇,异口同声。

心念至此,程环言道:“既是盟友,当坦诚相待。不瞒安公子。前日府中有园夫红人,俄然发难。欲行刺太皇。虽被我等诛灭,然却实在惊险。”

先前,安世高坐化。便由其主持火化,并亲手将安世高舍利,赠于刘备。时安世高弟子,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皆外出布道,不在京中。安世高有感于阳寿已尽,单身返京,见过刘备后,安然去世。这才引出厥后各种恩仇纠葛。乃至参与佛道相争。

诚如先前董太皇嫁皇甫规霜妻马氏,行一石二鸟之计也。

康巨,本为西域康居国人。先帝初年,单身赴洛,入白马寺。亲译《问天国事经》。“言直理旨(质),不加润色”。时有“慧学”之佳誉。乃白马寺中驰名高僧。俗称“康僧巨”。

“闻史子眇亡故,其妇被少帝接入宫中奉侍。门内人弟,漫衍洛阳街巷。虽俱不着名,却各有神通。”安素亦有耳闻。

更何况,另有诸如卢司空、党魁等,大贤当朝。参谋应对,少帝言听计从,亦可保朝政无失。远比二戚擅权时,相互排挤,因私废公,要好上很多。

安素自不消说。身兼佛道二家所长。动静通达,人脉博识。行走禁中高低,洛阳表里,如鱼得水。如曹节、程璜所设身后之谋。三女皆有大用。

然两汉四百年,有太多突发宫廷大案。凡黄门式微,必有外戚擅权。凡外戚失势,必有帝后恐忧而亡。无有例外。

“传闻康巨神游‘泥犁耶(天国)’。断善恶,除妖魔。有大神通。”程环喜道:“若能请动这尊大佛,戋戋史门弟子,何足为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