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梁兴、张横、成宜、田乐、伍习、阳逵、成公英,并庞硕、庞德,同门十人中。庞氏兄弟,入门最晚。然论师门最强,非小师弟庞德莫属。
制式设备,便在于即穿即用。“不挑人”。因武功爵,助军市昌隆。稍后,私家订制武装,日渐风行。辅汉将军大营,伍长、什长,皆有专属设备。营中兵器,皆有是非模组,并各式配重。便是镶嵌金玉珠宝,亦可因人而异。为晋升战力,无所不消其极。
时下论百炼成钢。大汉无出其右。毋需多言。墨门大兴,各式构造重器,加持增益。助蓟国冶炼锻造技艺,推陈出新。如双层夹胶,清钢琉璃具装象铠。便是此中佼佼者。
特别“如墙而进,人马俱碎”。
此番斗战,堪比搏斗。
何如场上场下,远近皆有绣衣吏。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左支右绌,中刀中箭,抱恨退场。
绣衣兵甲,入迷入化。传闻追魂弩,能穿三重甲。为防一箭追魂,周仓麾下博望开山卒,皆披甲持盾。捉开山斧。
后代常闻,“徒弟领进门,修行在小我”。庞德知行倍增,一日千里。早将众师兄,抛于身后。恩师姜老都尉,名声仅限西州。然论门下弟子,并家门后起之秀。稍后当天下着名。
如口含吹矢,便是将作寺专为无当飞军定制。
“一夜足矣。”成公英笑答。
闻幕府雄兵,大家皆有此柜。置于营房马车内。可随用随取,柜中小屉内,还足备养护器具。便于平常擦拭磨砺。
先前,国人多有耳闻。却未曾亲眼得见。不知何为“如墙而进”。
前排绣衣吏,回声举臂。
首战,护军将虎帐,夷洲司马鲁比莫纳,对阵辅南将虎帐,别部假司马裴继。
“恰是甲士衣柜。”成公英心悦诚服。
“一夜足否?”成宜担忧,量体裁衣,颇费工时。恐来不及。
范围比二关稍逊。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项设施,应有尽有。
次战,顺阳卫军曲候魏疏,对阵辅南将虎帐,别部司马周仓。
“何人敢与我厮斗!”周仓大喝一声。
西林烽鼓,准期而至。
追魂弩后发先至,迸火入甲。虽折去箭镞,仍破重甲。
喜提小我兵器库装车。庞氏兄弟,随军门都尉华雄,奔赴蓟国。
见绣衣吏出场,引看台山呼海啸。周仓咧嘴一笑:“绣衣追魂,待俺一试便知。”
开山卒咬牙掷出。一时寒光高文。绣衣吏举弩下击。
龙吟虎啸,一闪电光。
绣衣黑龙鳞,雁翎、凤羽,(飞)龙爪、追魂(弩),皆是标配。
因而望文生义,以讹传讹。觉得列队划一,而后步步逼近。实则大谬。
果不其然。
俗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幕府先纳西州入怀。天下雄兵,纷至沓来。日积月累,遂成燎原之势。
只剩周仓一人,捉斧立于旗下。
绣衣闻言,纷繁撤步收刀。让出园地。
白毦有功,方可当选绣衣吏。
前队力劈,后队跟进。如而后浪推前浪。前后行列,皆得蓄力,亦得喘气之机。布阵时,前后行列,呈“品”字,菱形站位。如此方为,如墙而进。
常山之蛇,杨秋、成公英号称首尾。庞氏兄弟,便是亲信。余下皆为一鳞半爪,不一而足。
待翌日起家。漆木衣柜,已送至外舍。翻开视之,铠甲居中安排,各式兵器,分门别类,摆设两侧。直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