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中书令这便领命。
不及掩耳,拨马冲回。来往三合,胜负不分。
《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郑玄注曰:“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先前,许定,许褚,宴请赵云,与之交友。便为本日之战。谓“先礼后兵”,正如此番。
蓟王悄悄点头,又冲北匈奴使言道:“西进之事,北匈奴各部,又当如何?”
“落马既负。赵云、陈到,胜。”
“二将致师!”
“拜见王上。”二使于四楼包间,亲眼目睹,神将对决。亦不免荡气回肠,表情难以平复。
“偶有失蹄,并无大碍。”赵云笑道。
“赵子龙,武技、骑术俱精,人马合一,万夫不挡。”水镜先生慨叹:“虽憾未亲见。本日当可遥思,长坂之威。”
“如贵使所言,若康居、乌孙联军,寸土不让,安眠亦不敢轻言退兵。半载足矣。”蓟王言道。
许褚这才放心:“多谢。”
赵云轻夹马腹,龙马电射而出。许褚千里骙啸马,亦不落下风。
一场大战,势均力敌。一传十,十传百。再经平话人,言语润色。因而流行。此皆是后话不提。
人马交叉,槊刀相击。
发力撑住四蹄,将劲力卸去。又一跃而起,迎头互奔。
刀光槊影,怒马扬鬃。十合、二十合、三十合,战至百合,难明难分。
君臣落座,贵霜国使,北匈奴使,双双入殿觐见。
火星迸溅,碎布纷飞。
千里骙啸马,口鼻生烟,汗如雨滴。反观白龙马,不过薄汗罢了。
此礼,流行于春秋之前。秦汉以后,所行“应战”、“搦战”,便出脱于致师古礼。只不过,由骑将替代战车,变单车对战,为单骑应战。罢了。
“赵云在此。”
豪勇之辈,必为前锋。
声如洪钟大吕。
音犹在耳,龙马透雾而出。背上端坐,恰是常山赵子龙。
“贵国主,何所求?”蓟王又问。
所谓“致师”,乃上古先秦,各国交战中,不成或缺的战役礼节。
三通鼓罢,二将同驱马。
见鏖战两边,各自罢兵,让出居中疆场。蔡少师,脱口而出:
“赵子龙安在!”
因多是前锋骑将之战,故北地俗称“斗将”。
“擂鼓。”蓟王一声令下。
构造楯墙,缓缓开启。许褚驱马出阵。
“犹不足威。”蔡少师以武入文,当真畅快淋漓。
赵云翻身上马。将骙啸马悄悄拉起,好生安抚不提。许褚自有陈到,斗舰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