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之良乡县,广阳郡之蓟北县,渔阳郡之潞县,右北平郡之无终县。并辽东属国。”安朱紫,顺次道来,亦不由暗自心惊。

“李进、徐璆、羊续,升为州牧,何人继任,亦命文和,速速上报。”

幕府高官齐聚,相约小酌。

“墨门欲在此城,重立墨学乎?”马朱紫不无担忧。

马朱紫又报:“右国令、将作令、武库令并大利令,联名上疏,求重筑广宗。”

“可。邺城位处冲要,当为河北雄城。以此为基,可兼顾四州,并大河高低。”三人颇具慧眼。蓟王亦心领神会。

“幕府封国,并立之势,成矣。”蓟王一语中的。

“夫君明见。”安朱紫叹服。

幕府封国并立。封国治内,幕府御外。国中千五百万众,论吏治民生,远非幕府可比。然自四州并入,幕府权柄大增。单单南閣祭酒许攸,立名天下。可见一斑。

蓟王欣然应允:“可也。”三人皆有大才。治下三郡国,亦是蓟国以外,名列前茅者。时,黄巾乱后,冀州诸国,吏治崩坏。洛阳自顾不暇,唯求蓟国施以援手。为免僭越之嫌,遂置郎中令,秩千石,暂理国政。

安朱紫又道:“军司空田丰、军正沮授、智囊祭酒戏志才,联名上疏,求增筑邺城。”

“墨门何意?”安素问道。

戏志才抚掌道:“惜无人与子远并列。不然,亦为谋主矣。”

“本来如此。”马朱紫这便放心。如前所说,蓟王废杂学,用杂技。将诸子百家,兼容并蓄,融入大儒学。各家文籍,亦去伪存精,编入《蓟国大百科全书》。蓟王自不会将墨学,伶仃列出。

“二位国相携百官上疏,言,国境狭长,广袤不敷。求并诸县,拓土安邦。”安朱紫再接再厉。

“喏。”便有女学事史,书录在案。查验无误。蓟王亲笔签订、用玺,封函收回。

“州牧当高于郡守,暂定真二千石。”蓟王亦有定夺。先前州刺史不过六百石官。今废史立牧,已成局势所趋。蓟王宜当遵守,然亦有弃取:“州牧,主一州之吏治民生。却不掌兵马军事。”

“兹事体大,需专开朝议。”蓟王并未明言。

而后,冀州诸国,洛阳朝堂再未指派国相。如辛氏二杰,辛评、辛毗,亦为中山王、河间王郎中令。守土有功,宜当封赏。

“喏。”

北宫瑞阁。

“喏。”

“凉州羌氐诸胡,亦早归幕府所辖。”蓟王言道:“二者相加,凉州当有千万之众。”

“州牧品秩,又当如何?”安朱紫柔声问道。

言罢,蓟王又道:“诸王郎中令,亦兼蓟王宫谒者。宜酌情升宫职。二千石官,可为舍人。”

“何故知之?”贾诩眼中,别有深意。

诸如贾诩、荀攸、李儒三幕丞,更是门庭若市。本日蓟王又将四州兵事,划归幕府。可想而知,幕府诸将,不成再屯国中。当漫衍州境,扼雄关枢路,护大河之北。如壶关、黎阳津等,皆需重兵拱卫。

“另有诸属国,未计此中。”马朱紫笑道:“四州之众,可比一国。”

“好一个‘拓土安邦’。”蓟王笑道:“二位国相,欲并何地?”

“夫君所言极是。西凉诸(牢)城,已破八百万众。”便有女史,将幕府书录呈递安朱紫。

四州之广,诸事庞大。大小朝会,累日专开,仍有未尽之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