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期间,597年,昆明产生兵变,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统领。公元七世纪,洱海四周呈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此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撑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干系密切。厥后,因为南诏力量日趋强大,与唐朝冲突日趋狠恶,终究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两边产生大范围战役,史称“天宝战役”。后颠末两边尽力,公元794年停止“苍山会盟”,两边重归于好。南诏前期,宫廷内哄,终究国度在混乱当平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灭亡。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结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根基担当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300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都城王”等封号。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结集于临洮(甘肃南部),然掉队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辨别三路以进。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达到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公元1254年,兀良合台持续进军,前后安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37部,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来云南建立行省。赛典赤撤消了本来的万户、千户、百户军事性的建置,改设路、府、州、县,建立了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置路三十7、府2、属州五十4、属县四十七,尚设立了甸、寨、军民府等。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标记取中心王朝对云南统治迈进了一大步,构成了“行省有令则布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的政令同一局面。元朝云南行省期间,今大理州地辨别属于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大理路: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并大理高低二万户府为大理路,治地点今大理城,拥有一县、二府、五州。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称呼。洪武十五年,明军袭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诸批示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称为三司。今大理州地辨别隶于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清朝期间,今大理州地辨别离附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停止了大范围的“改土归流”,大理地区被划为云南的本地。《蛮司志》卷八载:“版籍其地,加以经化,创置云南、楚雄、临安、大理诸府为本地;更以元江、永昌以外麓川、车里诸地为西南夷,一如旧时成都之视滇池。大理府为迤西道治所,大理提督驻地,领州、县、长官司。领州:赵州、邓川州、宾川州、云龙州;领县:太和县、云南县、浪穹县;长官司:十二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