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赵明大声喊道,"那些都是商贾志愿贡献的......"
杨再兴嘲笑一声,展开第二本册子:"勾搭商贾,囤积居奇。客岁秋收不好,你却用心举高米价,让百姓吃不起饭。光是这一项,就害死了多少人?"
"我爹娘也是饿死的!"
夜幕来临,新安府城内到处灯火透明。街道上,百姓们仍在群情着这几日产生的窜改。店铺重新开张,阛阓规复繁华,到处都弥漫着欢乐平和的氛围。
"大快民气!"
一座高台已经搭建结束,四周围满了前来观审的百姓。神武军将士手持长枪,在人群中列队站立,保持着次序。铁甲寒光,军容庄严,却涓滴不显压迫之意。
"诸位父老乡亲,"杨再兴环顾世人,"赵明搜刮的民脂民膏,本将已经造册,将尽数发还于民。从今今后,新安府再也不会有如许的害民之贼!"
布告上的每一条政令,都引来一阵喝彩。这些办法,恰是百姓们最期盼的。
"诏告新安府父老乡亲:本日起,免除统统苛捐冗赋,规复普通赋税。凡是赵明任内加征的税目,一概打消......"
"对!我们要参军!"此话一出,立即引来更多呼应。
两名神武军将士押着赵明走上高台。这位曾经趾高气扬的知府大人,现在已是衣衫褴褛,面庞蕉萃。他被按着跪在地上,却仍强撑着一副倨傲之色。
杨再兴看着这些热血青年,神采暖和却果断:"诸位的情意,本将深感欣喜。但保境安民的重担,就让我神武军来承担。你们要做的,是放心糊口,照顾好本身的家人。"
但这还不是全数。杨再兴又拿出一摞文书:"勾搭衙役,诬告良善。三年来,你共诬告富户二十三家,抄家灭门十一户。这些家财,都进了你的私库!"
哭声、谩骂声此起彼伏。赵明面如土色,再也说不出话来。
"可不是嘛!"中间的茶客连连点头,"我传闻杨将军已经命令,要把赵明抄家的那些人家都昭雪,让他们的先人返来重修家业。"
"将军大恩,我们没甚么好酬谢的,"一个老农抹着眼泪,"这些粮食固然未几,但都是我们的一片情意啊!"
三今后,新安府城中心。
"我......"赵明额头冒汗,"这都是贩子们本身做的,与我无关......"
"将军!"一群年青人俄然挤上前来,"我们想参军!我们要跟随将军,替天行道!"
只见那边摆满了从府库和赵明私宅中搜出的赃物:成箱的白银、成堆的金锭、各色珠宝玛瑙,还稀有不清的书画古玩。这些本来代价连城的宝贝,现在却如同无声的罪证,控告着一个知府的贪婪。
台下百姓更加气愤:"本来客岁的米价,是你们联手坑害我们!"
"好啊!"杨再兴嘲笑,"既然认罪,那本姑息宣布讯断:赵明身为知府,不思报国安民,反倒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其罪当诛!马上处斩,以儆效尤!"
"太好了!"有人冲动地喊道。
"带赵明上堂!"杨再兴一声令下。
"赵明!"杨再兴手持账册,声如雷霆,"本将本日,要当众清理你的罪过!"
杨再兴走出衙门,只见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百姓们有的挑着粮食,有的抱着布匹,另有人牵着羊,推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