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矣!”

刘浓听他如此言语,只好接了圭在手,玉有暖温,渗到手心一阵软绵。暗思:本日这翻倒是奇遇,从堂中待罪之身,转而结识了这郗鉴与朱焘,而这俩人都之前人之风遗泽于我,果然是凤鸣岐山,只要本身修节,便终能得遇朱紫矣。

刘浓荡了一碗给他,笑道:“府君,请慢用!”

郗鉴“哦”了一声,笑道:“莫若我赠虎头一字,如何?”

刘訚站在刘浓身侧,好整以暇的看自家小郎君会如何挑选。而刘浓亦没有让他们久等,朝着县公署一个遥揖:“雅赐不敢授,俗财正我需,谢过朱府君,莺雪小娘子请回。”

晋时名流好酒好茶,但那酒在刘浓尝来,淡若寡水。煮茶则过浓,用的是炒茶烹煮之法,虽能驱乏,可失之清神,远不及后代那位高人的独传伎俩。刘浓曾想与他学茶,何如那高人言贰心不正,只让他旁观而不授。

但见他先是迎着风,闭目而深思,待睁眼之时缓缓一笑,也不撩袍袖,挥着广大的袖子掌着火炉,调弄着火候。待那水滚之时,捏起碟中青茶根根沸水而过,便行起茶。将茶叶以银丝小漏捞了,置于三个茶碗当中。这时再提着那青铜鸡头壶,浅浅注水,水线如珠,颗颗晶莹而入,犹似蜻蜓点水,激得碗中茶香四溢。

朱焘闻得香味扑鼻,直浸脾神,忍不住的就想伸手去拿茶碗。刘浓微微一笑,制止道:“府君莫急,稍待一会。”

“哞!”

刘浓正了正衣衫,系了系冠带,顿首道:“父老赐,岂敢辞,刘浓拜谢郗公!”

二人浅饮着茶,都深深的沉入那茶色、茶味、茶意当中,久久不成回神。

郗鉴笑容溢色,再问:“莫不是,虎头觉得我的学问,不敷?”

郗鉴将仍拜伏于地的刘浓抚起,牵手而至案前,说道:“虎头,你虽暂居窘境,却遥秀于林,切不成自菲自骄,需得勤修诗书,明达而通道玄。特以此句赠你,瞻箦!”

此时,在那株梅花树下,铺了层水洗凤苇席。朱焘、郗鉴、刘浓围着一方木梅矮案成环而坐,两个美婢侍立于旁。

伯父?再换是甚么……

她款款行来,一个万福,嫣然笑道:“小郎君,妾,名唤莺雪,奉朱郎君之命,前来跟从。今后,莺雪便是小郎君的人了。”

郗鉴扶起他,越看越喜,笑道:“若要我赐字,且换个称呼来听。唤我一声,伯父。待得他日,再换。”

刘浓心中如鼓擂,这下就算是个傻子都晓得郗鉴想干吗了。郗鉴,郗鉴,半子快婿!啊,他是王羲之的岳父。

刘訚则与郗鉴带来的侍从远远的候着,说着些江东、兖州的民风情面。小郎君刚进公堂,他所引的阿谁大人物便坐着牛车来了,细细一问,就入了府君内院。他也就斜斜的倚着牛车,表情轻松。果不其然,只得盏茶工夫,便有随畴前来相唤,说是小郎君蒙府君相邀,正在府君内院雅谈,要他前去奉养。

空灵漂亮,若远山之松。

车骑大将军、南昌县公、太尉、太宰,另有那些留传后代的书贴与文卷。苏东坡更曾写诗而赞:“人哪识郗鉴,天不留封伦。”,这么一个文武安国的人物,学问岂能不敷!

郗鉴笑道:“君子如玉,君子如竹,君子如松。赠你此物,亦是望你不忘君子之性,以玉为表,以松竹为里,切不成再行推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