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裒拱手作谢,亦未几言。按批评之例,上等门阀后辈最次亦是三品,谢尚此诗虽不是上佳之作,但亦别具一格,当得上中。
闻得唤声,谢奕等人齐齐回顾。
咏罢,亦不待人奖饰,将酒搁在唇边,悄悄一吸,饮尽。
一诗咏罢,世人皆赞。
圆月静流,天气映印成空。初见此月淡淡朦朦,恍如有人不慎将玉珪投入墨中;渐尔洁白光辉,中有斑影婆娑。衬得秀月素雅轻浮。不知何时,如水华光悄悄浸下,好似笼着烟纱,于沉默间便将这片大地浑然一统,尽作白暇。婢女们手中的雪灯。被月光一掩,只若莹虫,点点。
“然也!”
道畿……
待得四下归静,朗声道:“今方仲夜,月坐天怀,冷风微习,相聚于流;头顶之玉,恰若西子之眸,不遮;身侧诸君,浑似少伯之才,不掩;观此月,吾甚寥之,观诸君,吾甚喜之;愿以此酒,祭月于朗朗!愿以此酒,诉幕于苍苍!愿以此酒,与君共畅!”(诉幕,幕怀,咏志)
“女正,休得胡言!”
稍顿,将麈柄轻击矮案,再道:“彻夜,该当闻其咏诗!”
待礼毕,谢裒再取一盏,将其置于点灯木兰花,目逐明灭的兰花随水而走,深深一个揖手,转入案后。
正在四周找她们的谢奕神情一喜,笑道:“甚好,瞻箦、季野,且随我来!”言罢,踏太小桥便走。
曲水流觞,开端。
锦袍郎君将手中白麈微微一举,随后缓缓向下一拉,算作揖手,笑道:“幼儒先生与纪俊皆乃当世名流,海内共瞻之秀,道畿岂敢居前,请俩位开轴,道畿尚等着闻诗赋而追月呢!”说着,眨了眨眼睛。(纪瞻,江左五俊!)
另一侧的谢真石已然起家,朝着谢奕等人唤道:“阿兄!”
笛声嘎但是止。
其间,那周义终究发觉到刘浓地点,不时投来窥视的目光。刘浓端坐席中,对其视而不见,无它,何必与一个将死之人计算。
“过赞矣!”
谢裒笑道:“然也!”
袁女正悄悄瞥一眼刘浓,冉冉坐直了身子,把玩动手中青铜酒杯,漫声道:“刘郎君,那是尚兄的位置。”
刘浓面呈涩然,微作揖手,目光环掠四野找寻空位,但他们来得较晚,那里另有空余之处,除非让来福再行摆案,可此时天气已晚。
当王羲之起家之时,刘浓捏着酒杯的便微微一顿,再听他将这诗咏出,心中顿时暗奇:他怎地竟将《兰亭集序》之意咏出来了?彻夜明显是仲秋,不是上巳三月三啊,何况此地人数近百,亦与兰亭四十二友分歧。莫非,史载有误乎?
兰花续流,定将停至袁、萧处,世人皆心知不喧。此不为怪,弄笛之人乃故意而为矣!王谢袁萧上等朱门,精英弟子无数,趁此佳节展露一二,亦为即兴添雅也。
“确属我位。”谢尚摇着宽袖,慢悠悠的从溪水泉源度过来,朝着刘浓微微一笑,就坐于案后。
这时。谢裒微微拧身,轻声笑道:“太……”
“抱愧!”
正思间,笛声再停。
纪瞻撩着长须笑道:“妙哉!触类以通,逸少虽不擅赋诗,然脾气高洁若兰,风仪标姿如竹,足堪与月媲美。此诗若论立意,当居一品而为,若论字句,亦属中上之作矣!”
四下里,觥筹交叉,轻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