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季新的神采冷了下来,说道:“康先生不要得寸进尺,还没有哪个新作者的小说能拿到千字80元稿费的,我已经为你例外了。”
“我晓得你要说甚么,”康剑飞打断他的话,“现在香港卖得最好的小说,就是倪框和温瑞安。这两人的作品,一个在《明报》上颁发,一个在《明报晚报》上颁发。徐总编为了那戋戋百十块的稿费,就把一部能够跟倪框和温瑞安一较凹凸的小说拒之门外?”
吴成刚说专栏稿件是千字700元摆布,但那只是名家的价码,比如请亦舒来写一篇影评,差未几就是这个数――《明报》最多给千字500元,《东方日报》才会给千字700元。并且必须是专业性和缔造性极强的稿件才行,让亦舒随便写一篇杂谈的话,稿费不会超越千字200元。
在香港,就《明报》、《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这三家报纸的销量最大,你追我赶的轮番坐庄“报纸销量冠军”,每期的销量都有十万份出头。
徐季新怕康剑飞不懂,又把香港报纸稿件的稿酬环境给他简绍了一下,这番先容与表舅吴成刚那天说的大不不异。
康剑飞笑道:“太低了点吧?”
康剑飞仿佛没听到他的话,持续说道:“徐总编,要不我们如许,前七天《寻秦记》的稿费我们按千字50元来算。一周后稿费该多少,我们到时候再说,就以市场反应来做调剂。”
康剑飞放出大话道:“我有体例进步《东方日报》的销量,击败压在你们头顶上的《明报》,我想徐总编应当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
徐季新公然被这等豪言给震(雷)住了,游移地问道:“恕我眼拙,叨教你是……”
“哈哈,阿谁稿酬可不能做为标准,”徐季新笑道,“黄玉朗半年前为了办新杂志,借着卫斯理热令媛买马骨罢了,想靠给倪框超高的稿费来造势,从而把本身的杂志给炒热,以是这千字500元的稿费虚得很。要晓得,倪框在《明报》的稿费才千字180元罢了。”
这段时候《明报》因为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销量一度冲破15万份,让《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大为头疼。康剑飞此时把《寻秦记》奉上门去,如果这两家报纸的编辑有目光的话,应当会如获珍宝、大加包装推行。
如果请一个浅显的大学传授来写专栏,稿酬最多千字150元。
看着康剑飞到街边招手叫出租车的背影,胡俊才就遐想起那座主席挥手的雕像,康剑飞在贰心目中的形象刹时高大威猛起来。
康剑飞起首去的就是《东方日报》,这家报纸常常自称香港销量第一,此次持续几个月销量被《明报》压着,他们应当最急才是。
看着康剑飞上楼去,云博也悄悄地跟上。如果康剑飞跟总编谈得拢,他就“不谨慎”地流暴露是本身把康剑飞带上来的,多少有点举荐的功绩;若康剑飞被当作疯子赶走,他就顿时悄悄溜走,当作向来不晓得这回事。
徐季新念了两遍,点头道:“不错,龙傲天这个笔名很棒,好记又有霸气。”
《东方日报》看来要比《明报》那边的人机灵很多,康剑飞刚开口探听总编室在哪儿,就有个身材肥大的年青人过来问:“这位先生找总编有甚么事吗?”
七十年代是香港报纸最繁华的期间,巴掌大的香港半岛,竟然同时具有近70家报纸。颠末狠恶的合作和优胜劣汰,香港报纸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只剩下3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