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何喜之有?”武之望身边一亲信赞画问道。
管家写就文书,在火上略烤一烤,待墨迹干透,便交予孙奎赛过目,孙奎胜豆大的字认不了几个,囫囵看了,便取出印信,官印盖在文书上。
“靖边堡城东北30里处,有镇北堡,你们便到此处屯田。”孙奎胜道。
看到这么个景象,崇祯多少有些打动,他从龙椅上站起来,走下台阶,亲身把王承恩扶起来,好言欣喜道:“你啊,都是司礼监秉笔,宫内数得着的大档,如何如此作态。唉,朕承接父兄的重担,现在又不是天下承平的时候,辽东建奴就在京师附近,不劳累一些如何能行。不过既然本日得了这么一个捷报,朕内心还是有些欢畅,有功的将士要升赏,这个事儿你去交给兵部办理。好,既然现在时候不早了,朕就依你,早些安息便是。如何,王公公,可顺了你的意吧。”
武之望对幕僚们的定见深表附和,他说道:“待北虏首级送到,老夫着人点验无误以后,自当拟就条陈,给陛下报喜。”
崇祯取过奏疏,满含着等候看了看上面写的笔墨,待得他看明白获得大捷的并非辽东,而是延绥镇获得的大捷,贰内心微微有些绝望,不过毕竟杀的是常常跟女真人合作的蒙前人,并且另有一个甚么大将,也还不错,新朝新气象,是个好兆头。
“终究要有自个儿的地盘了,我该如何扶植自个儿的按照地镇北堡呢?”刘仁玉一边走,一边想着。
延绥总兵吴自勉并不是个做主的人,但孙奎胜又不敢越级上报,以是这报捷文书只是在吴自勉处歇一会儿,随即又被上呈给延绥巡抚岳和声处,一样的岳和声只是晓得了有大捷这件事儿,接着这封报捷文书又被送呈给三边总督武之望。
“是,老爷。”那侍从应一声,便转入内堂,取出腰牌、印信任在盘里,放在作为代表的刘仁玉身边。
崇祯六年六月上任的三边总督武之望的运气实在是差的离谱,流贼造反,固原兵变,再加上每年必不成少的蒙古寇边,武之望当真是焦头烂额,现在看到一个好动静,当然是大喜过望。
世人相互之间庆祝一阵,孙奎胜便又开腔对刘仁玉道:“你们立下大功,俱受升赏,那墩台故地就不消再去了,本来我是筹算让你们留在靖边堡城,在我帐下听用,但是我固然升了个游击,上官发的饷银倒是未曾变得分毫。靖边堡城就这么大,你们升了官儿,总要养些亲兵仆人,在这儿你们不会有甚么进项。倒不如将你们外放,给你们一个军堡,那边的百姓都交给你们来管,你们就在那边屯田养兵。我们大明在太祖爷的时候不就是屯田养兵嘛,我想以你们的本领,不但能把屯田的事情做好,应当也还能养出一支敢战之军来。到时候,打打北虏,超转进级自是不在话下,如何样,可还对劲否?”
“是,小奴明白。”安德顺见大档发话,吓了一跳,他很迷惑儿,自个儿明显就在天子身边啊,为何王承恩还是要多此一举。
这5位实际与蒙前人交兵的墩台兵士倒是孙奎胜着人一大早从堆栈叫来的,待得这5人坐伏贴了,孙奎胜便发话道:“这么早把你们叫来天然是有要紧的事儿,不久前我方才到总督大人那边去了一趟。诸位,朝廷对我们的封赏都下来了,我升任游击将军,因他地并无出缺,故而仍在这里备边,刘仁玉升把总,李继业、杨德胜、何二狗,张铁牛俱升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