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些老百姓,把脑袋砍下来送给朝廷,说成是斩获的首级,借此邀功领赏。归正死人也不会开口喊冤,他们说甚么就是甚么了。
早在八日之前,进犯黄州的“贼匪”就已撤离了,而左梦庚的雄师是在四天之前才开赴畴昔的。也就是说,是李吴山、大红狼等人分开黄州四天以后,左梦庚才达到。
从湖广西边的岳州,一向到赣西之地,全都是阿济格的地盘,一条长江横贯而过。
对于阿济格而言,黄州一战的丧失完整在能够接管的范围以内。固然大红狼、李吴山等人击溃了黄州江防两营,并且把府库洗劫一空,还点起大火,将府衙、军所、船埠等关键之处付之一炬。但是,这点丧失并不敷以让阿济格伤筋动骨。
固然左部人马的战役力是出了名的低下,毕竟有这个范围打底,如果善加操纵,一定就不能初创出一个全新的局面。恰是出于操纵左部人马的考虑,阿济格并没有因为黄州一战的得赛过分于苛则,而是对左梦庚的捷报持默许的态度。
阿济格的奏疏主如果摆困难,粗心就是湖广、鲁南、赣西的闯贼未灭,今又有残明卷入的迹象,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宜持续追剿当场毁灭,不然的话必定会成为亲信大患……
固然左良玉早就死了,但李国英和徐恩盛他们这一批人,还是把左梦庚当作是本身的“少主”,而不是直接尽忠于阿济格本人,这让阿济格很无法。
同时,阿济格又写了一份奏疏,派人急递给“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直到现在,阿济格都不晓得黄州遭袭的详细过程,至于敌军有多少人马,兵力如何摆设等等技术性细节,更是因为严峻贫乏第一手的战报,底子就没有一个精确的观点。
作为当时最首要的交通运输动脉,长江的意义如何描述都不过分,以是才会呈现敌我两边都沿江布阵的局面,实在就是为了争夺长江的节制权。
固然阿济格占有了绝对上风,但却存在一个较着的短板:兵力不敷。
这份奏疏的弦外之音就是:我需求把首要的精力放在长江中游,底子就有力去共同洪承畴安定江南。
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为己用
作为长江中游的主宰,从大要上看阿济格节制的地盘很大,但真正能够直接节制的范围却非常之小。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新附军直接掌控的。
真正的影响不在于黄州,而在于全部长江中游。
伴同捷报一起发过来的另有一份有功职员名单,并贼匪首级两千余。
当初黄州之战方才打响的时候,遵还是理推算,阿济格就应当亲提八旗主力战兵敏捷驰援,因为他驻守的武昌府间隔黄州很近,并且是顺江而下,非常的便利快速。
但是,阿济格毕竟是不傻子,他如果信赖了这份捷报,只能申明他的智商有题目。
对于湖广的清军而言,这是一个坏的兆头。
如果朝廷没法辨明真伪,必定会颁下犒赏,到时候少不了他的一份。如果朝廷慧眼如炬看出了捷报的子虚,那也是左梦庚的事儿,和他阿济格无关。
黄州一战的意义,就在于“闯李合流”。
仅仅是这一段长江,蜿蜒盘曲纵横几千里,仅凭阿济格部下的那点八旗战兵,分离到各处的确就仿佛是在大海里撒了一把胡椒面,底子就不会起到多大的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