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千秋一道统(一)[第3页/共3页]

张溥。

故此,俞家的全套活字印刷术,必须交由他来掌控,起码,要让俞家所出的《风暴集》、《民生杂记》只要东林和复社的声音,而不要去弄些甚么杂学。

两人各调了一句书袋,然后相视一笑,史可法抖擞起精力,回到了坐位之上:“天如兄,你此次去桐城,收成如何?”

俞宜勤只感觉他目光深沉,仿佛汪洋大海,若说在此次南下之前,俞国振就给他一种深不成测的感受,那么现在,俞国振就象是正在酝酿风暴的汪洋,仿佛只要他发怒,甚么力量也都会在他面前粉碎。

对这个动静,张溥不想去穷究,固然流贼日炽,但是在张溥看来,那还是癣疥之患,摆荡不了大明的底子,真正威胁到大明根底的,仍然是朝堂之上的奸臣。而要与奸臣斗,必须策动民意,掌控言论。

“国振,你可算返来了!”获得通禀的俞宜勤来到船埠上,看着黑瘦了些的俞国振,贰心中尽是感慨。

“天如贤弟,比不得你落拓啊。”史可法看着张溥,很有些无法:“身荷国恩,分守一方,现在却连三千可战之兵都凑不出来,莫非我只是在尸餐素位?”

俞国振笑了起来,笑容分外自傲,他向着俞宜勤长揖施礼,自从他模糊为俞家之主以后,如许的大礼已经很少了。

就在这时,一个差役呈现在门外,他肃容施礼:“小人窦顺求见大老爷。”

“出去。”史可法道。

他是晓得言论的能力的,旧年温体仁之弟温育仁欲入复社而不得,便指令人写了个脚本《绿牡丹》四周传唱,将复社诸人中少数不学无术沽名钓誉者实在调侃了一番,让张溥、张采好生尴尬。这件事情,让一向把握着言论力量的张溥认识到了危急,言论是双刃剑,把握在他手中,天然是帮助君子君子断根奸佞小人的利器,但是把握在别人手里,就算不成为助纣为虐的东西,总也是明珠暗投。

“二伯辛苦了,尽管放心就是,我们受人压抑的时候,不会太久了。”俞国振抬起眼。

他经历这么多的政坛风波,现在对于在宦途上磨磨蹭蹭地熬资格已经完整没有兴趣,他最火急的,还是身前身后之名。当然,再过十年以后,朝中奸人退散,君子合座,当时他负天下之望,如晋之谢安石、宋之王介甫,再由天子再三拜请,他负书背笈,慨然应募,由布衣直至首辅,那也是一桩名垂千古的嘉话。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