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立下首功的陈越,内阁开端制定的赏格是,由正七品的按察司经历升为正五品的按察司佥事,仍任西山兵备道。从正七品升为正五品,可谓连升四级,足以酬功,内阁制定的封赏不成谓不厚,也考虑到了崇祯对陈越的爱好。但是封赏的奏章奉上去以后,对唐通和白广恩的封赏顺利的批复了下来,对陈越的升赏奏章却留中不发,也不晓得崇祯到底是甚么意义。于此同时,一道旨意从宫中收回,召西山兵备道陈越进京觐见述职。
......
周延儒下野,遵还是例,由次辅陈演升任首辅,三辅魏藻德升任次辅。朝堂格式再一次产生了窜改,幸亏京师的大臣们早就熟谙了这类变动,因为没过一段时候就会产生一次,辨别就是会不会有人在变动中人头落地丢了性命,比如前兵部尚书陈新甲。幸亏,或许是打了一场败仗的启事,崇祯天子表情较好,没有人在此次变动中丢掉性命。
“周延儒以首辅充当督师,面对满鞑却不敢出通州一步,坐视百姓惨遭践踏被掠走为奴,却策动翅膀进犯一名打败满鞑挽救百姓之功臣,其行动令人发指,其卑鄙令人不耻,如此尸位素餐、寡廉鲜耻之人,有何脸孔宰执天下?”一名陈演系的大臣在弹劾奏章上如此骂道。
“或许皇上筹办大用陈越,说不定会委以重担,比如蓟辽总督!”一个官员低声道。
“不会吧?那陈越才多大春秋,如何能够做到如此首要的职位!”另一个官员表示不成能。总督职位常常会挂兵部尚书衔,陈越固然立下大功,也不成能升到部堂高官这么高吧!这让很多斗争了半辈子仍然在五六品上熬着的官员们如何活?
不过周延儒终归是一朝首辅,在他任督师时又对满鞑打了一场败仗,崇祯也不肯逼迫过火落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故不再究查周延儒的错误,只是在他请辞的奏章上批复了一个“准”字。因而,一朝首辅便黯然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