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又听人说,陛下有贤臣三人,一曰大学士刘健,二曰学士李东阳,三曰学士谢迁,此三人皆有泰初之才,贤德兼备,受陛下正视而入朝堂,因而君臣同心,开言路、建廉政、安抚四方,开泰初乱世。古之贤臣,如周公、萧何,也不过如此。”

刘健叫人推开了窗,这窗外便是深红的宫墙,烈阳正炙,一缕中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出去,一下子淹没了阁内的烛光,刘健捋着须,叹了口气道:“报馆的事倒不是没有体例节制,既然不能扼杀,也唯有节制了,宾之,你愿不肯意与我一道上一道奏书,就说我大明要广开言路,新近出来的报纸是一个好征象,不过世事无绝对,凡事无益就会有弊,为了免生祸端,请皇上拟旨在礼部之下设邸报司,设主事一人,官五品,以督导邸报谈吐,如此,这报馆才气为朝廷所用,不至为患。”

刘健沉默半晌,将信收起来,随即慢吞吞地抚案道:“要措置也该措置刘成,此人胆小妄为,竟敢打着内阁的招牌在外头招摇撞骗,打砸报馆,鞭挞读书人,如许的行动真是令人发指。当即知会东厂那边,请秉笔寺人出面,当即拿办了他,另有,东厂那边必然要息事宁人,把缉捕的读书人和工匠都放了,该赔罪的赔罪,该完璧归赵的完璧归赵……”刘健的脸上很恬然,就像是在唠叨家常一样,慢吞吞地持续说道:“至于柳乘风,他做得很好,若不是他来信奉告,内阁只怕还蒙在鼓里,嗯,好,很好……”

东厂怕太子,太子怕内阁,内阁怕的倒是谈吐,所谓三人成虎,一旦到了沸沸扬扬的境地,就是内阁黯然结束之时,如许的征象在大明已不是一次两次,已有很多内阁学士栽在清议上头,刘健不得不顾忌,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不过谁都未曾想到,堂堂大学士,最后竟是败在了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手里,事已至此,刘健莫非还能说个不吗?一旦如此,内阁支撑东厂砸报馆的事便当即会传遍天下,到了当时,局面只会更加不成清算。

背面就是将事情的颠末说了一遍,先是说报馆被人砸了,还捉了读书人多少,再加上几句令人发指、如狼似虎之类的词句来描述。又说东厂砸了以后,还说是内阁授意他们砸的,连说这句话的人都驰名有姓,这小我叫刘成,他不但砸了报馆,捉了读书人去鞭挞,穷凶极恶,还大言不惭地表示这是内阁学士的意义。

“我大明内阁贤才挤挤,德高望重,岂会做这等闭塞沿路、查封报馆之事………刘成歪曲内阁,万死难赎,只不过他既是言之灼灼,门生不得不来问一问,此事是否与内阁有关。若与内阁有关,报馆查禁本所该当,门生孟浪,不能体察内阁诸位学士苦心,合当请罪受罚。若与内阁无关,刘成私行查禁报馆,歪曲忠良,攀咬内阁之罪,还请内阁诸学士主持公道……”

先是戴高帽,埋伏笔,接着是很客气地发兵问罪,请刘健回个话,乃至还模糊有威胁的意义,只要内阁不拿个交代出来,实在不成绩只好捅出去了。

柳乘风的信的最后,则是一副全然不信的模样,内阁学士们德高望重,广开言路,如何会教唆东厂的寺人去捉读书人?教唆东厂的寺人去查抄报馆?柳白痴不信,以是就写信亲身来问刘健,意义是,我真的一点都不信赖,一千一万个不信,但是这话是宫里寺人说的,刘大人,你好歹解释一下,这姓刘的寺人到底是歪曲您白叟家,还是您白叟家另有高深莫测的考虑?不管如何,总要给我们下头一个交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