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朝廷端方,凡是产盐之地,必定要派文官和内宦共同办理,以便征收盐税。实在是拖欠东江银饷太多太久,朝廷也不美意义了,大笔一挥,免征盐税,补助军用。
二人看过奏折后,梁稷天然想帮东江一把,便抢先开口道:“大人,遵循鄙人的设法,东江那边每年都有朝廷银饷拨付,何况毛文龙掌控着东江这一条海路,所获已经很多了。万一如果煮盐胜利,不管赢利多少,都只会白白的便宜了东江。何况大明二百年来,从未见过军镇煮盐筹饷的事情。大帅能够直接以此来由采纳,底子无需转奏朝廷。”
袁崇焕说道:“所谓积土成山,积沙成塔。梁先生说的有理,即便东江产出未几,煮盐所获甚微,本督也不给他。”
每隔几天,皮岛这边便派海船畴昔送给补给,同时运回粗盐。等东江收到批复准予煮盐之时,皮岛上面已经堆积了上万石粗盐。紧靠着船埠堆放,高高的堆成了一座大山,非常的壮观。
幸亏海禁刚开不久,等候了一全部夏季的海商,便开端陆连续续的前来。
程本直从速说道:“盐业固然暴利,可惜利润全在盐商手里,盐民却不免饥荒。盐民破钞柴火一石,费时一天,所得粗盐不过二两,得银不过一分。而盐商贱价收买后,二两粗盐转手便可卖三分五分。我们能够让毛文龙煮盐,却不让他来大明本地卖盐便可。如许算下来,即便东江日产粗盐千斤,每年支出也仅仅只要四千两罢了。”
皮岛这边,每隔三五日,便会有运粮的船上船埠卸粮。导致江南等地的粮草一起上涨,食盐的代价一起下跌。通过市场调剂,最后达到均衡,才开端有海商提出用银子采办海盐。
跟着东江有盐的动静越传越广,更多的贩子前去东江而来。这个时候东江又出新招了,一样是以粮食换盐,凡是在辽南采办租赁地盘屯田的,优先售卖海盐。
袁崇焕点了点头,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开口说道:“还是程先生此计合本督情意。这制定奏折之事,就全数拜托程先生了。”
前面辽东和东江两虎相争,情势闹得很僵。此时毛文龙天然不敢上奏折要求朝廷准予东江煮盐。
眼下岛上只留了一百盐民,打理着三百亩盐田。岛上每日产盐五万斤,合计约五百石。一百盐民,每日每人只需求汇集粗盐五石,活计算起来相称的轻松。早上汇集完最下一层盐田的粗盐后,再把盐田内的咸水顺次往下放一层便可。
辽南那边,大片的地盘被售卖或者租赁了出去,海商们招来耕户开端耕作。
毛文龙、陈继盛等人笑的合不拢嘴,终究不消饿肚子了,终究有粮食能够展开民屯了。
毕竟东江这边的奏折都要在宁远转一圈,经过袁督师同意后,然后才气上奏朝廷。袁督师把东江当作眼中钉,常常成心刁难,除了报功之类的奏折以外,一些催粮催饷的奏折常常便无缘无端的消逝了。
听到这里,袁崇焕却不对劲,开口说道:“泥腿子可爱,这四千两本督也不给他。”
每家海商登岛以后,第一眼便会看到船埠边堆积的山一样高的海盐。海商们急仓促的拜访过毛文龙,奉上礼品后,便会开口探听粗盐的事情。毛文龙只说此事以全数托付给王启年,让海商们找王启年商讨。等海商们找到王启年,又被推托到杨存孝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