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个题目,一开端还让杨渥感到欢畅,毕竟他对这两个小家伙但是寄以厚望的。
如果能增加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的话,每年的农业收成还能增加更多;可惜年年不竭的战役却耗损了淮南太多的赋税,加上捍海堰和升州城墙的构筑,更是使得淮南没有多少余力投入到水利扶植当中。
当然,有些需求的工程,是不得不当即投入扶植的。
“哥哥,这类水稻从种下到收成,一共需求多长时候?”
在这个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期间,仅仅依托稻种的改革就能增加这么多的收成,这已经让杨渥等人欣喜不已。
如果他整天都存眷着各方战事,对于内政扶植却涓滴不存眷,那么杨渥反而要感到绝望了,因为淮南现在并不缺善于军务的人,贫乏的恰是像高勖这类政务人才。
杨渥拍了拍脑袋,这才反应过来,本身倒是太心急了,面前此人不过是个报信的,如何会晓得那些东西。
对于高勖这个建议,杨渥心中深感欣喜,因为他感觉这才是一个宰呼应当看到的格式。
不管是现在的北方各个藩镇,还是将来能够碰到的契丹等草原游牧民族,他们的水军气力都远远没法与淮南比拟。
但到了现在,很多处所已经开端淤积堵塞,在淡水季候水面较浅时乃至连划子的难以通行,这明显会影响到淮南对北方各州的掌控,乃至连将来淮南策动北伐都会遭到严峻影响。
七月的江淮,恰是歉收的季候。
比如前不久涟水巡抚刘威提出投入人力疏浚大运河,这一条杨渥就同意了。
当初杨渥提出在泰封国的南部有个大岛,那边的气候合适养马之时,李神福等人还是非常不信的。
广陵城外,杨渥还不晓得他派去福州的使者已经被王审知杀了。
现在北方各大藩镇都被相互管束着,有力干与到淮南的行动,这恰是同一南边的大好机会,如何能停下来去搞甚么规复活产呢?
以是疏浚运河这类完整有需求的工程一经提出就获得了杨渥的高度正视。
以是水利工程必须修建,但没需求在这个时候就投入大量赋税出来;比及天下真正承平了再来做才是最好的机会。
不过出兵攻打耽罗岛的话,需求的兵力却很少,传闻本地阿谁土著建立的国度,人丁不过数万,兵力不过数百,并且向来没有与其他国度交兵过,战役力非常低,要征服如许的蛮夷小国对于淮南来讲必定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够办到的。
幸亏,就在他将要顶不住的时候,节度使府的来人将却给了他脱身的来由。
对淮南来讲,如果阿谁海岛上真能养马,那无疑是最合适淮南的养马之处,毕竟淮南的刚强就是水军,海岛上养马不但便于办理,更是便于戍守。
“看到了吗?这就是水稻。我们平时吃的米饭,就是从稻田内里种出来的!”杨渥悄悄从路旁的稻田里抽出一支稻穗,向身后的几个小家伙们解释道。
不过赞美归赞美,杨渥却并没有同意高勖的定见。
杨渥可不想杨家的族人长大后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离开百姓,闹出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
当然,耽罗岛上的土著气力固然强大,不过这个岛屿毕竟靠近新罗三国,特别是盘据半岛南部的后百济,与淮南支撑的泰封国明显不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