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前,何如桥跨海延长,三生石遥遥在目,忘川河水还是清浊互换,缓缓流淌,只是经历了刚才的各种,他再不敢觉得此中也是一样的风平浪静。
固然道家看中此生,不求来世,但人力偶然而穷,道家保存有人的执迷,但对别人也有美意的宽大,即便此生未得长生,来世另有机遇,以是立碑明路却不是为了“只刻苦”。
起首映入视线的,是面前竖着的一块青色石碑,碑体宽逾数十米,厚不知多少,大要有雾气环绕,恍若一座山丘。上书“循环”两个大字,浮雕凸显,大气澎湃,如同数条青龙在云雾间舞动。
站在王学的角度来讲,不期望逆天长生,只求家人安然,伉俪敦睦,儿孙绕膝,若像个和尚普通不能娶妻荫子,而是整日闲坐禅房,寻求虚无缥缈的“涅槃”,那即便循环转世无数,又有甚么意义呢?
一时候,王学思路万千,木立当场,不晓得将来要如何带着影象走下去。
王学这才想起,传说中此岸花根和茎是分植两岸的,落叶始终不能归根,此乃地藏王菩萨栽种时成心为之,此中更牵涉到佛道两家对存亡的了解和态度:
想清楚后果结果,老王站在岸边不由得暗呼幸运,如果再让他来上一回,断不会将此岸完整放下。
就算完整误透,也还是要经历磨难的平生,是以从古至今多少人信奉佛祖,忍耐斋戒,闲坐,甘作苦行僧,以求身心合一,但圆寂弃世,功德美满之人还是寥若晨星。
一个洁净利索的回身,就冲要石碑而去,再次昂首看向“循环”二字的顷刻,心中却俄然一怔:
暗自比较以后,老王还是感觉本身喜好道家思惟更多,但是一想起儿子已然不在,本身也成为鬼怪之身,即使过了石碑就能够投胎转世又能如何?还不如在和尚那边喝碗汤,忘记了统统,重新再来,反而得个痛快。
老王并非理科毕业,也不懂书法,只感觉它和何如桥头雕镂的字体较着分歧,张扬肆意与狂草有几分类似。
以是王学暗自猜想,佛祖所谓度化十八层妖魔,镇守在何如桥头,实在并不是但愿大家都忘记畴昔,转世投胎,而是让这些苍茫的灵魂能够在磨难中,真正熟谙到苦,从而“憬悟”!
既然桥头属于佛家扼守,那么这一侧恐怕就是道家之地了。道家秉承返璞归真,寻求天然本性,难怪所刻笔墨亦是如此率性萧洒。而在岸边留下根须也正应了道家的没有根,何来叶,安身底子,形神并养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