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旷兮其若谷﹔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太上,不知有之﹔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飂兮若无止。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上善若水。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听之不闻,名曰希﹔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强其骨。
孰为此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其次,亲而誉之﹔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是谓袭明。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不知常,妄作凶。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澹兮其若海﹔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俨兮其若容﹔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虚其心,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