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乌黑绸缎制成的开襟号衣,裙摆和袖口处绣有红梅装点,又镶有金线滚边,煞是都雅。
此言一出,在坐的贵夫人们,认得她的不认得她的,都向她投来迷惑的目光。
“我传闻宫里的王太妃还是沈大娘子的姨母,对沈大娘子也是格外的珍惜。”
她又让奴子将筹办好的新衣裳呈上来,奉告沈连城道:“这是我让人连夜赶制的,阿蛮你快去尝尝,看合不称身。称身的话明日去韩府就穿这套。”
看了大夫吃了药,沈庆之的身材第二日就好了起来,一早便到牡丹阁伸谢了。
宴席还未开端,见过韩府的长辈,酬酢了几句,黄氏便准允沈连城、沈碧君等人去后园找韩家的孩子们玩了。
临安城少有与晋阳公府门当户对的人家,便是有,那也没有适龄的男儿。又加上祖父和二伯三叔,以及外祖家都在京都,沈连城若嫁人,十有八九是会嫁往京都的。
待她走后,韩大夫人更是将目光投向黄氏,问她道:“沈夫人,你家大娘子该是出阁之龄了吧?可有中意的人家?”
沈连城则是带着长兄沈庆之,唤了在场服侍的一个奴子,直言问:“你家三公子在哪儿?”
翌日又是个艳阳天,韩府门庭若市,显得格外的热。但这涓滴不影响来宾们欢畅的干劲。
而这天上午,牡丹阁门前但是热烈非常。那些个没有娘亲疼的庶妹庶弟或亲身或由乳母抱着上门,纷繁来谢沈连城的施恩了。
这头黄氏备受存眷,后园里的沈连城倒是被一家美公子给缠上了。
这让沈连城很有些不美意义。她风俗了别人的妒忌与冒充巴结,倒不风俗别人的诚意感激。不过,她内心还是雀跃的。
韩大夫人此言一出,那几个来自京都的贵夫人眼睛立马亮了。本来黄氏说的那辅弼天子的人物,竟是沈太傅!她的阿谁女儿,竟是沈太傅最为正视的阿谁孙女。
她想了想,忙噙笑道:“我家阿蛮的婚事还轮不得我与他父亲做主。”
话题说着说着就歪掉了,不晓得的也豁然明白了,黄氏不过是沈连城的继母。这让黄氏有一刹的不悦。不过,到底京都的贵夫人们都是明白人,继母也是沈连城端庄的母亲,也是小觑不得的。
更何况,她心仪的那户人家,对繁文缛节尤其看中?
言及此处,沈连城也明白了。不过是要给京都的贵妇们留个王谢淑女的好印象,就算她们归去不动上门求亲的动机,有合适的男儿,总有人会想到她的。
奴子有些踌躇,似是不甚清楚,但她晓得沈连城的身份,不敢怠慢,便道:“不如女公子到后园的凉亭稍候?奴这就去请三公子,让三公子到亭里找您。”
“千万使不得。”黄氏忙告劝,“韩家九公子乃韩大夫人暮年得子,疼在心尖尖上的,便是八周岁生日宴,也请了很多京都的亲朋。阿蛮你也不小了,该是时候婚嫁了。我传闻啊,此次来的多是女眷……”
“这倒是为何?”韩大夫人也是诧异,“自古以来,后代婚事,父母之命,媒人之言,沈夫人怎说沈大娘子的婚事是你和晋国公都做不得主的?”
怕在场贵夫人不晓得沈连城的祖父是谁,她又悠悠道:“只是阿蛮的祖父在朝辅弼天子,实在繁忙,怕是一时还没想起孙女儿已到了婚嫁之龄……下归去京都看望,我倒要提示一下我大人公(公公)和大师(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