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关陇节度使[第2页/共3页]

“现在王可贵的威名可谓天下皆晓。”万晨昂首笑了起来:“客岁安禄山进京,曾向陛下保举范阳军的骑将李归仁。说此人英勇不减陇右王难德,可见王将军的申明已到了这个境地。”

谢云听到这句话,手指悄悄敲打着木板,微微感喟道:“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前人……”

“门下:鼓旗中军,是推元帅。熊罴後劲,亦属武臣。将帅之任,军国斯重。银青光禄大夫、摄御史中丞、持节陇右节度使充支度、营田等使,临洮军使上柱国皇甫惟明。挺生朔陲,干城陇外。战必克平,智能料敌,以是擢升台宪,仍仗旌麾。可加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可权领河西节度使,兼本道支度营田、长行转运、九姓诸藩等副大使知节度事,充赤水军使。赐音声小儿十人,庄园各一所,与一子五品官。用旌军将之劳,以益全军之气也,馀并仍旧。天宝四载十仲春,钦此——”

万晨眉头一挑,俄然沉声道:“谢兄噤声!宫里来人宣旨了。”

“臣领旨!伏愿陛下万寿!”皇甫惟明与陇右马队恭恭敬敬地往地上悄悄叩首,随即一同收回雷鸣般的声响。

陇右马队持戟开道。在万众谛视之下,皇甫惟明的纛旗与依仗终究呈现在世人眼中。

伴跟着昂扬的紧锣密鼓之声,朱雀大街上的人众闻言,都是纷繁上马而跪。

为首一名寺人翻身上马,挺直腰背,尖细刺耳的嗓音随之而起:“陛下口谕:着皇甫惟明夸兵后前去兴庆宫觐见,伴同兵将则暂住陇右进奏院俟待。”

“臣惟明惶恐待命——”皇甫惟明将双手放在膝前,挺直腰板,神采更加恭敬。

伴随烟尘入眼的,是一名高大儒雅的中年武将。来人身着明光铠,披着猩红战袍,脖子的护项与胫甲上的缺胯袍都绣着腾云的纹饰,鲜明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

这名寺人逡巡一圈,扫视了已经上马听旨的皇甫惟明一眼,又拿出一卷旨书,大喝念叨:“皇甫惟明接旨——”

万晨转着眼睛瞥瞥谢云,点头道:“提及来,这还是右相李林甫的建议。李相国说皇甫惟明功高劳苦,该减轻赏。且河西、陇右都是对抗吐蕃的火线,便发起由屡胜吐蕃的皇甫中丞兼统……”

若说三国演义里,夏侯惇中箭后吞眼啖睛只是戏说。那么面前这位王可贵拔箭断肤,就真的是确确实凿的究竟了。王可贵平生忠耿王室,后代皆为权贵。他的孙女厥后成为唐顺宗皇后,也就是那位元和复兴的唐宪宗李纯生母。

朱雀大街上,王可贵骑着高头大马,面色刚厉的从明德门走过。他的英勇已经家喻户晓,所过之处丢来荷包香囊无数,无数仕女才士为之回声喝采。

喧天的金锣皮鼓声中,马背上的皇甫惟明将身材挺得如长矛般笔挺。面对着长安百姓喧狂的喝彩喝采,他微微颌首向两道行人致以谢意。

“不错——”万晨迷惑地转头看了谢云一眼,撇了撇嘴道:“有甚么题目么?”

谢云愣了一愣,这才记起了王可贵的大名。模糊记得此人在盛唐随哥舒翰屡立军功,安史之乱后,曾把全数产业捐募给朝廷充当军资。在唐军光复长安之战中,王可贵为救其部下靳元曜,被流矢射中眉心。他把箭拔了出来,又割掉遮住眼睛的皮肉,持续冒死冲上前杀敌。固然满脸血污,却还是抗贼不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