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二 无秋冬便无浓春 急灭藩镇意何为(1)[第1页/共4页]

李嗣源对李从荣、李从刻薄:“学学你们兄长,何时你们也能如他这般,大唐江山我就能‘垂拱而治’了。”

“但即便有很多精兵驻扎在外,庄宗失势时,洛阳也并非无兵,相反兵力实足,庄宗初度东征,雄兵十万,欲二次东征时,亦有精兵数万,其之所觉得奸人所害,岂因无兵无将?乃因不得军心耳。其不得军心,表里皆是如此。”

李嗣源回到小案后坐下,“此言不差。凡论说藩镇之兵,庸人只知藩镇放肆,其兵也强,动辄杀帅据城,好似悍不畏死,实在实在环境何曾是如许了?”

“这是天然。”李嗣源道,“你有何观点?”

除却边军与重镇,中心禁军必须气力强大,所谓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心集权,这是前提。

李嗣源笑着点头,“不错,倒是有长进心。”

“诚如你方才所言,天下军队,能练兵且屡有交战的,能称为可战之兵,然天下藩镇浩繁,真普通有战事的,不过边镇之兵罢了,多数藩镇鲜有战事,虽也有出兵的时候,也多是出工不着力,胜则鼓噪而进,败则一溃千里,其战力能有多少?”

李嗣源对此明显早有筹算,“三到五年内,朝廷当再募新军十万。”

说到这,李嗣源嘲笑一声,“大唐藩镇,拥精兵的,本就未几,且多在边镇,如卢龙、大划一镇,那些深居中原的,不过张牙舞爪罢了,真提及来,朕何曾将他们放在眼里了?新政初行之时,此辈临时不敢罢休一搏,可见其不过是一群见风使舵之辈,现在新政到了第二阶段,他们还要闹出动静来?固然,他们或许能‘一呼百应’,或许能阵容浩大,或许能烽火千里,但在禁军面前,不过是一群纸糊大虫罢了,灭之岂不易如反掌?”

“在明眼人看来,大唐接下来是要大力推行新政,还是要出兵互助新任楚王抵挡杨吴雄师,是二者挑选其一,但在朕看来,这底子就不是甚么难事。”李嗣源说这话的意义,李从璟天然体味。

这十万之兵,是说洛阳周边可用变更的矫捷兵力,是能当即拉出去交战的部曲。并且分歧于先前十多万所谓天子六军与侍卫亲军,这十万之兵,根基再无骄兵悍将,不但是可战之兵,更是精锐。二者对帝国的分量与意义,不成同日而语。

至于剩下的李从璋部,则要临时驻扎在西川,等两川新军完整成型,才气回洛阳来——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说法,私底下李嗣源与李从璟等人,并不是这般筹算。

一样,新政下一阶段必必要顺利推行,持续深化对江山社稷的改良,如此朝廷才有力量在三五年内,在洛阳蓄养起二十万禁军。

李嗣源转头见李从璟面庞略显沉重,眼中还带着思考之意,欲言又止,顿了顿,“从璟,我记得你领兵平蜀分开洛阳时,头上并无白发。这白发,是何时生的?”

“庄宗时,因为兼并伪梁的原因,天子六军与侍卫亲军曾获得过极大扩大,乃至于超出洛阳接受范围,时天下藩镇、州县不治,运输阻绝,庄宗不得已,将天子六军与侍卫亲军分出数部,令统兵之将为节度使、防备使,往藩镇驻扎,这也是当时天雄军、银枪效节军虽位在六军与侍卫亲军之列,而屯兵于外的原因。”

李从璟问李嗣源:“父亲对天子六军与侍卫亲军的清算,都已完成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