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2)[第2页/共4页]

从权势范围来看,包含绵州——位在梓州北面、二者相距甚近,各州根基都属东川。武信军的遂州,保义兵的阆州、果州,加上绵州,实际上已对梓州构成了包抄之势,不但如此,更是将梓州与东川其他诸州隔断开来。

郭威抬开端,神采刚毅,“若得先发制人,臣敢包管,一月定东川!”

两川则分歧,秦时才端庄开辟,眼下看来还是潜力庞大,若能得两川之利,帝国无疑强大了一大步,并且孟知祥、李绍斌两雄并立,占有两川又光阴未长,权势并非坚不成破,此时取蜀,实乃天予之。

汗青上,钟会攻蜀汉,西魏尉迟迥取梁益州,包含厥后北宋平后蜀,蒙古攻南宋,都是由北面进军。

董璋造反第一件事,把绵州刺史武虔裕抓来软禁了。涪州、泸州看似是两川权势范围,但实际上,孟知祥起兵后,当即出兵攻打涪州、泸州、夔州、黔州,由此可见,涪、泸两州当时应当是朝廷一方的。

“自东面入蜀,兵发自夔州,过巫山,经三峡,可直入涪州(重庆)。这一起的险要之地,也是流派地点,在于夔州,此地的瞿塘关(又称江关、捍关),乃是攻破难度涓滴不让于剑门的地点。”李从璟持续道。

如许的处所,不管如何,帝都城是要握在手里的。

“自古向蜀地用兵,不过乎两条线路,一北一东。”世人面前摊开了一副庞大舆▽▽▽▽,<div style="margin:p 0 p 0">图,世人围在图前俯视,李从璟手持一根长杆,着舆图上的方位,“北面为陆路,行栈道,东面为水路,行江道。先北面,如果自汉中入,则经金牛道、米仓道,如果自陇上入,则经阴平道,而不管取道那边,都需得颠末一道险隘......”

“较之关中、两川,河陇之地阵势较着为高,自关中、两川仰攻河陇难,而自陇西下攻关中和两川却较易,故而中原在向两川用兵时,与其一向在秦岭南北争一日之短长,不如取远势争陇西,获得一种地理上的无益态势。当年蜀汉北伐多出祁山,便是出于这类思路。”

“郭公昔日风采,的确让民气服。”想起郭崇韬,李从璟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至于未到三月而平蜀,他却并不如何推许,彼时蜀地根基是“望风而降”,王师实在并未打甚么大仗,就跟别恶仗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往昔与本日已不成同日而语。

李从璟因笑道:“而现在,夔州在我大唐之手,捍关更是成为内关,由大江入蜀,一马平地,两川几无片险可守,王师自此入蜀,可谓占尽先机!”前时李从璟辛辛苦苦图谋荆南,夺下夔州州为帝国统统的好处,现在便表现了出来。

洛水东流不息,西顾平地,洛阳城现于地平线,巍峨宏伟,如豺狼在卧。

——————

所谓两川,俱属剑南道。孟知祥官拜剑南西川节度使,董璋官拜剑南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前者治州益州,也即成都,后者治州梓州,位于培江上游。梓州位于成都东北,二者相距二三百里。

“自三峡入川,到涪州后,可分几个方向通往成都:循涪江北上,可至绵州而出成都之北,合州为其重镇;从涪州溯大江、岷江而上,可出成都之南,嘉州为其重镇;另由涪州西上,再由沱江北上而趋成都,沪州为其重镇。故而自万州进军,必先加强涪州、泸州、绵州防备,而寻机速克合州、嘉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