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卢绛、蒯鳌被押送到洛阳。
李从珂心头欢畅,很光荣他昨夜的应对非常精确,赶紧打包票道:“大帅放心,事如有差,末将愿提头来见!”
听到这,莫离不急不缓的问道:“依将军之见,往下战局会如何?”
李从璟分开崇文殿时,天气已经大亮,不知不觉间,他与李嗣源的辩论竟然持续了一整夜。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演武院里的门生已经早操结束,开端去上课的时候,李从璟也没回过神来。
安史之乱以来,因顾忌藩镇兵强,朝廷于每镇设监军之职,令寺人充当——赵宋更是以唐亡为鉴,再让寺人为监军,随行军中,节制将帅,环境严峻时,军令不自将帅出,而皆出自寺人之手,故而赵太宗的交战,每多得胜。
莫离点点头,“我欲前去滁州,扬州就交给将军了。”
“救兵统帅?不过是救兵两名副统帅之一罢了。江淮十数万王师的统帅只要一个,那就是我。”莫离声音平淡,“并且,你现在已经不是了——房知温,你作战不力,本帅现在消弭你在军中的统统职务!”
劝莫离称王江淮,是为了进一步令唐军将帅生疑,他二人原觉得此事即便不成,顶多也就是被莫离斥退,怎会想到,这莫离态度如此果断,竟然一言分歧就要斩杀使节?
边镐者,人间少见的大才,如果此番江淮之战有边镐在,李从璟、莫离不会如此等闲便占有江淮大半州县,吴军数度反击也不至于都无功而返,还损兵折将。而如果将边镐用在没有李从璟、莫离坐镇的楚地,只怕此时吴军也早已将唐军打得落花流水。
次年,李从璟出战怀、孟二州,以莫离为智囊,莫离以“鬼斧十手”之策,大破梁军戴思远。
莫离嘴角微动,忽而道:“来人!”
昔年,边镐北上洛阳,折在李从璟、李从荣手里,使得吴军伐楚大业在最后关头没能胜利,徐知诰气得在洞庭湖上吐血。
出了宫门,李从璟没有回东宫,还是打马去了演武院。
旋即,李从璟笑意更甚,暖和如昼,“你当然不会让我绝望。”
莫离看着舆图,头也没抬,“将房知温将军请出大帐。”
......
此情此景,恰是将帅相合。
天佑十九年,李从璟淇门建军,一封手札寄回晋阳,便将家训“乱世不退隐”的莫离拉来淇门。
这个局面,再也不复呈现。
接连折损大将,徐知诰又怎能坐得住?心头的悔怨又怎能不甚?乍然闻变又怎能不恼羞成怒?
看罢奏章,李嗣源感喟道:“吾儿识人,吾不及也;吾儿胸怀,吾不及也;吾儿远见,吾不及也;吾儿弘愿,吾不及也;得儿如此,夫复何求?生子当如李从璟!”
说到这,房知温声音沉下来,“一言以蔽之,淮南兵以和州、滁州为中间,摆布两翼皆已展开,并且几次获得战果,眼下,淮南兵攻城掠地,已将疆场拉开,不但解了王师数面对他们的围攻,并且很有反击破局之势!”
天成四年,莫离随李从璟讨平两川,因见李从璟平生白发,而对其大倾肝火。
房知温微微扬起下颚,“旬日内,战局便有底子窜改,可见淮南军中不乏良才,要将战事打成现在这般局面,既要有统兵者在大局上的缜暗害划,又需求骁将带领精锐部曲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