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第3页/共4页]

苏愿这番话,与“攘外必先安内”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然是眼下不容辩论的上佳之策。孟知祥晓得短长,无不头附和,但这只是大局之策,详细用兵之法,苏愿不知秘闻,得由孟知祥亲身操刀。

对孟知祥的用兵之法,李绍斌还了个价,表示东川可攻保宁军,请西川去攻武信军。

他走出没两步,被赵象爻一把抓住后颈的衣领,提了返来,这个平常的行动,却让赵象爻分外吃力,他面带浅笑,语气却不容置疑,用干的仿佛要冒火的嗓子,收回公鸭般沙哑刺耳的声音,“老子力量未几,听我把话完。”

“天佑大唐!若帝国能得重新强大,我赵象爻死得其所......本日,我赵象爻,终也成绩了一件大事!”

由此可知,李仁矩并不善于军事。

出人料想,孟知祥并未如这位幕僚所想的那样,跟李绍斌要甚么筹马,亦或还价,而是沉着道:“以强弱论,西川强而东川弱,西川击遂州,而东川击阆州,并无不当;以情势论,眼下朝廷虽是进逼东川,实则与进逼西川无异,东川若亡,西川焉能独存?你方才得对,眼下为紧急之际。既为紧急之际,分清主次并不首要,结合拒敌、保住两川才是底子。如是,能者多劳,西川多出些力,又有何妨?如果如那妇人普通,斤斤计算于蝇头利,而丧失了大局,落得身故道陨的了局,岂不让人嘲笑?”

孟知祥素有自主之心,又是有大聪明之辈,天然会对朝廷意向周到存眷,他赐与苏愿丰富资财,令其在洛阳交友朝廷权贵、往各处安插眼线、四方密查动静之事,天然不消多提,李从璟用军情处作为细作,刺探两川各种谍报,这苏愿在洛阳,便也是孟知祥的“军情处”。

听罢苏愿的论述,孟知祥便知此事不会有假了,当即调集幕僚商讨对策,又是这苏愿,谏言道:“西川既已与东川缔盟,现此存亡存亡之际,自当联袂同进。依卑职之见,武信军、保宁军扎根蜀中要地,随时有能够扰乱两川,与攻蜀唐军表里照应,实为面前大患。故而,抢先集合兵力,剪除武信军与保宁军,再向剑门增派重兵,同时占有涪州,守住入蜀通道,如此即便唐军大肆攻来,两川亦可高枕无忧。”

随即,孟知祥派苏愿出使东川,约李绍斌起兵,同时给李绍斌送去了用兵战略:请东川先攻武信军、保宁军,而后西川出兵互助,戍守剑门。

阆州保宁军节度使李仁矩,也是军中老将,只不过与李从璟等人勇猛善战,逢敌不避矢石,切身陷阵,而后百战成名分歧,李仁矩并不以小我武勇见长,暮年在李嗣源麾下,也是客将一流。

......

却七月中的某日,西川进奏官苏愿,从洛阳孔殷火燎赶回了成都,快马加鞭,未归自家府邸,径直来府衙求见孟知祥。

苏愿见了孟知祥,当头便拜,语出惊人:“朝廷意欲于今秋用兵两川,请大帅速速应对!”

死不旋踵,此之谓也。

翌日,天成四年八月初七,白露。伐蜀北路军疾火前锋五千将士,始攻剑门关。

一阵清脆的鼓掌声响起,接着,一句淡淡的讽刺声传来,“壮哉,壮哉!赵统领,你这是筹办以死报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