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六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7)[第3页/共4页]

李嗣源充满笑意的神采垂垂为阴云所覆盖,安重诲为他所倚重、宠嬖,他等闲不会对其假以辞色,但是孔循就不在此列,他盯着孔循,一字字道:“爱卿的意义,是说朕猜忌功臣,不念全军辛苦,与庄宗无异?”

李琪轻视一笑,不屑道:“恐怕你口中的安公还没有这个本领!”

等等,陛下莫非不是应当声色俱厉攻讦他吗?!

崔协呵呵嘲笑,“陛下之意如何,如果李大人能晓得,何妨为下官转述一二?怕就怕李大人不知。”

不管才调如何,毕竟这些年在中枢没有白混,李嗣源的召见在李琪、崔协料想当中。为此,二人在写完上书以后,抓紧时候筹办了一番。两人筹办的核心,天然是环绕各自上书的内容,免不得一番充分、扩大,但愿以此来博得李嗣源策问的喜爱。

李琪目视火线,看也不看崔协,淡淡道:“本官也但愿今后相见,你还能这般挺直腰杆。”

但是等他出门,疾步下台阶,李从璟已经走得只剩下远远一个背影,恍惚在宫门前的夜色中,李琪追之不及。

他虽不通文墨,却生得一张好嘴,这下娓娓道来,虽不说引经据典,倒也很有口绽莲花之效。

李嗣源冷哼一声,怒意不减。

李嗣源拿起另一本册子,目光锋利,口气峻厉,“看看崔协这本折子,‘文王治世,因霸道而周兴八百年;始皇治国,因兵戈而使秦亡于二世......故而大唐若欲传子孙万世,当效仿文王之政,而摒弃始皇之恶。’这就是你们推举的宰相人选?且不说他满口空谈,对时政无一有效之言,就说这霸道、兵戈之论,的确一窍不通!莫非你们想要朕,学那周王蜷居洛东,坐视天下大争之势不管,终究被秦军亡国吗!这是乱世,不是承平之时,连这最根基的东西都分不清,还谈何军国大事!”

李琦的才学任圜最清楚不过,饶是如此,他也惊奇于李琪所提两策的睿智,免不得赞叹一番。李从璟一样讶异,不为其他,李琪所提对于两川与荆南两策,与秦王府的运营大抵相称,特别是对高季兴的措置,与莫离的运营几近完整符合。

庄宗时,崔协即为御史中丞,何如因为贫乏文才,奏章多讹谬,常受惩罚,当时他却觉得,都是李琪刁难他,用心鸡蛋里挑骨头,当然对李琪颇多仇恨,是以当今投了安重诲,才如此对李琪不假辞色。

两人车驾相距甚近,瞧见李琪,崔协面色奇特,阴生阴气道:“哟,这不是李大人么,如何,陛下也召见了你?”言下之意,陛下召见我就够了,召见你完整多此一举。

“既然众卿都如此以为,朕亦喜李卿之才,此事便如此决定下来。”李嗣源拍了板,这意味着,剩下的只是法度题目了。

对崔协这幅模样李琪早就习觉得常,之前迫于安重诲的威压,向来不予理睬,本日再见,淡淡瞥了对方一眼,不冷不热道:“陛下之意如何,莫非需求本官向你转述?”毕竟是没有恶言恶语。

李琪整整衣衿,迈步进宫,“崔大人倒仿佛知晓得比本官清楚。”

崔协面色愈发惨白,手足冰冷。这时,他终究重视到,殿中另有一人,正神采悠然,如轻风拂林。

孔循之后果为一些事朝廷没有采取他的定见,在明知朝廷中枢贫乏官员,运转不便的环境下,竟决然拒不上朝、不睬政事,以臣胁君!终究如何?是李嗣源做出让步,强忍肝火,让人几次三番去请,这才让孔循再度理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