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第1页/共4页]

在世人庞大的目光中,李从璟举头挺胸,气度轩昂,目不斜视,全然没将旁人目光放在心上。贰心道,凡人需求和稀泥,需求避嫌,我李从璟在老爹面前,何必如此作态?

“这却好办了。”李从璟回身面向李嗣源,“高位者以贤达居之,若能分出李大夫与崔协才气、德行之凹凸,朝廷是任用李大夫还是任用崔协为相,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如此一来,朝臣不会再有贰言,天下士子、百姓也不会有贰言。”又转头看向安重诲,“安公觉得然否?”

在场诸人,包含李嗣源在内,听闻李从璟竟保举李琪,无不惊奇,饶是以冯道修身养性冠绝群臣的工夫,也暴露异色。

“后事伪梁,拜翰林学士,历兵、礼、吏侍郎、御史中丞,累擢尚书左丞、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故为朱温罢相。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

李嗣源昔年有四位妻妾。正室乃曹氏,次为夏氏,妾为魏氏。魏氏即李从珂生母,为李嗣源剿匪时从匪窝平山得来,当时李从珂已出世。除此以外,另有一名王氏。

温琪得知此事,不但不敢说甚么,反而暗生惊骇,多日装病不敢出门。

“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李大夫上书陈经国之要,论有‘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理也。有其谷则国力备,定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为国之急务也。’‘知救人瘼者,以重敛为病源;料兵食者,以惠农为军政’‘今东作是时,羸牛将驾,数州之地,千里运粮,有此差徭,必妨春种,今秋若无粮草,保以赡军。’等言,实非良臣贤才不能书之。”

“这倒是好分得很!”李从璟洒然道,面向李嗣源道:“父皇,儿臣方才说了,位居相位者,上要能解君忧,下要能安黎庶。父皇无妨传令二位大人,让二人马上上书言事!”

“天然如此。”安重诲神采稍异,他总不能说不是。

说完这番话,李从璟回身对安重诲道:“为朝廷荐相,是但愿为相者能为国度社稷着力,上解君忧,下安百姓,安公说孤王此言对么?”

安重诲心中悄悄叫苦,若论才学,崔协与李琪孰高孰低,他岂能不知,此时被李从璟将了一军,真是骑虎难下,恰好李从璟字字在理,他实在没法争辩,不过他却也不甘心就此放弃,言道:“天然如此。但两人各有才名,品性也是各有口碑,这凹凸之别,要如何辨别?”

王氏手头另不足金,又送给李嗣源摆布及子嗣,世人得了财帛,谁不交口奖饰?便连李从璟,当时也收了钱——当然这钱也没法回绝,除非他要平白无端与王氏反目——只不过对此是付之一笑罢了。

史乘说安重诲“挟权胁主,党同伐异,难以尽述”,可谓字字史实。

这话当然对,安重诲不能辩驳,拱手道:“秦王所言甚是。”

安重诲呆了呆,神采有些发白,嘴伸开又闭合,与孔循面面相觑,都已看到对方眼中的担忧不安,两相无言,却已无计可施,只能诺诺拱手,“陛下圣明!”

“依秦王之言,李大夫才学既高,亦能为国解忧,的确为贤能之臣。”李嗣源抚须沉吟,“如此说来,以李大夫为相倒是可行”

安重诲心想,哎呀直娘贼,这厮不是来和稀泥的,清楚就是来羞煞老夫的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