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第1页/共3页]

王朴点头道:“眼下观之,还不能得知徐知诰的筹算,即便徐知诰要从楚地退兵,也得是两地战事倒霉,他才会考虑放弃此中之一,如果能在两地反攻到手,淮南未需求从楚地撤兵。”

见民气可用,李从璟稍感欣喜。

李从璟微微点头,李从珂这话在理,见他请战,知其有战心,不成等闲折杀,李从璟便道:“李将军既有此心,孤心甚慰,既如此,且准你领军三万,反击定远县,以迎李德诚,为王师扫平侧翼之敌!”

接下来,又议定了浮桥之事,雄师的浮桥,先前制作在西边的正阳,现在要抵挡濠州的刘信所部,当然要搬到寿州下流,己经商讨,终究决定,将浮桥架设到下蔡。

见众将都寂然点头,莫离持续道:“刘信此人,暮年为盗贼,投奔杨行密后,也是常有功劳,杨行密待之甚厚,曾任镇南军节度使,加封征南大将军。刘信脾气不羁、爱好夸功、嗜酒。暮年间杨行密以军中事向他问计,他却醉酒到了不能言语的境地,杨行密恼其醉态,漫骂之,他一气之下,仗剑而走。摆布为之讨情,请杨行密将他追返来,杨行密却道:信醉儿,醒当复来。到得次日,刘信公然又返来了。”

现在,百战军尽力攻城,数日未有寸功,李从璟对寿州城防之周到,守城东西之完整,才熟谙得更加清楚,此番围城打援,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是疆场应变。

莫离接着道:“李德诚此人,智勇兼备,治军严明,甚得民气,士卒愿为之效死,疆场与之相遇,需求万分慎重,要胜此人,非是易事。”

莫离望着正在搭建的河桥道:“寿春之坚毅,远超之前估计,现在淮南救兵来的且急且多,江淮之役短期必定没法善了。以百战、侍卫亲军五万甲士,断难直捣扬州。”

“李德诚平生最令人称道的事,产生在随杨行密围攻润州安仁义时。彼时安仁义也是勇猛之将,雄师攻城好久而不能克,乃至于军中诸将,每见安仁义临城督战,都要谩骂不休,唯李德诚未曾口出恶言。及至润州城破,安仁义手持弓矢坐于城头,将士害怕其威,皆不敢靠近,比及李德诚到来时,安仁义俄然对他说:先前你众将唾骂于某,唯独你见了某并未曾失礼,某官你面相独特,他日必将大贵,便是如此,某愿为你之军功。遂丢了弓矢,束手就擒。”

河风清冷,四野无边,苍穹云走云飞,淮水河边的军士、民夫忙得热火朝天。

李从璟看向莫离,“既已知淮南救兵意向,我军该有呼应安插,智囊有何进言?”

“定远之敌军为步骑,濠州之敌军依仗海军,我军强在步骑弱在海军,扬长避短,故而应遣精锐步骑至定远,以攻李德诚部,另在淮水架设浮桥,采纳守势,以拒刘信部。”

莫离拱手,而后不急不缓道:“李德诚此人,声明远播,想必诸位都有耳闻,他暮年跟班杨行密交战,是冲锋陷阵之勇将,历任江南马步军使、润州刺史,后又任抚虔三镇节度使,封平南大将军,拜中书令。”

李从璟表示世人温馨下来,而后当真道:“自黄巢之乱以来,中原烽火不息,州县长年被烽火所害,故而中原士子百姓,多有避兵祸而难逃者,谓之衣冠南渡。又且,江淮乃富庶之地,江左向来人才辈出,此为究竟,不必讳言。淮南掩有本日之势,非偶尔也,金陵人才济济,也非妄言。此番我王师交战将帅,固非易事。然,知难而上,披荆斩棘,方显大丈夫本质,我大唐万里国土,岂不比淮南一隅之地,更有国力、英才?诸位觉得然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