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3)[第1页/共4页]

但是可爱之处在于,高季兴此人,不但贪得无厌,并且实是恬不知耻、几次无常之辈,开春以后,闻听朝廷推行新政,晓得朝廷眼下重心在新政上,成心追求举国稳定、繁华,竟然趁此机会再次上书,索要忠、万两州!

桑维翰可谓璞玉,此玉质地如何,是否能够砥砺,他情愿为李从璟去试,哪怕要担莫大风险。

自古君臣有别,自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哪个臣子敢对君王说如许的话:江山如画,那是你我共同的大道?

厥后郭崇韬攻蜀,庄宗令高季兴为西川东南面行营招讨使,高季兴上表请攻夔、忠、万、归、峡等州,获得庄宗应允后,却按兵不发。以后蜀国被灭,高季兴竟然大惊道:“此乃吾之不对!”

桑维翰有些不乐意,他对李从璟说,他献《定荆南》之策,就是要本身去荆南的,“仆忝为王府录事参军,常自耻毫无寸功,此番荆南之行,正仆为国建功,报效殿下、陛下之时!”

桑维翰又言道,“有此心,尚不敷以成本日之象,使其有所行动者,在表里之惑。内惑,源自司空梁震,外惑,源自江南杨吴。司空梁震,素为高季兴所倚重,而自恃才干卓绝,加上其民气无朝廷,故而甚不循分,常常意欲搅动风云。江南杨吴,夙来觊觎荆州,欲化为己有,以固江防而拒王师,故而多有许利之言、勾引之词。”

桑维翰的战略很清楚,要让高季兴稳定来,就要断绝他的后路和但愿,让他不再信赖吴国,同时将梁震这个老是拾掇他与朝廷作对的人处理掉。如此一来,高季兴即使贪鄙,不会轻举妄动,这个时候朝廷再施加恩威,安抚他惊骇朝廷而又轻视朝廷的心,他也就不会再翻滚起大的浪花来。

朝廷因是命令,将李绍斌移镇横海,另用大同节度使秦仕得出镇东川。

梁震对高季兴说:“大王本梁朝,与今上世称仇敌,血战二十年,卒为今上所灭,神器大宝虽归其手,恐余怒未息,观其旧将,得无侵犯之心,宜深虑焉。”劝高季兴恪守自保,不要自投虎口,高季兴不听。

说来孟知祥也是一时人物,身边以不乏帮手之人,天然不会如此好对于。

但是莫离都这么说了,李从璟也成心看看桑维翰的斤两,遂同意了莫离的建议,“既然如此,此行便让你俩同业。”又看向桑维翰,专门叮咛道:“凡荆南之事,以长史为首,不得违逆。”

莫离绝对不会以为本身才气不敷,对付不来荆南的局面,这点信心莫离该有,李从璟也有,并且李从璟信赖莫离也有。莫离提出让桑维翰同业,无异于分功,虽说莫离向来脾气萧洒,更无争权之心,但如此卖情面,也分歧适他一贯萧洒安闲的风格。

而后高季兴入朝拜见庄宗,归程中差些被庄宗派人杀掉,回到荆南后便对梁震感激涕零。

桑维翰提及梁震时,对其有所评价,这个评价李从璟是承认的。对梁震此人,李从璟也晓得一些他的轶事。

由此,二者相安,李嗣源也就罢了让刘训去攻打荆南的动机。

再者,就算莫离要桑维翰与他同去,也不会说甚么“一人前去,力有不逮”如许的话,他应当很淡然的说“让录事参军跟着我去便是”,而不是“同去”。前者意义是此行以莫离为首,桑维翰就是个主子侍从,而后者却有二者合作,不分主次的意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