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第2页/共5页]

梁晋争霸时,吴国无行动,李嗣源发难时,吴国仍无行动,不是吴国没有气力——即使吴国有力逐鹿中原,清算周边几个小诸侯还是轻而易举之事——也不是东边的阿谁“盐帮帮主”吴越王钱缪老是不消停,追根揭底,吴国这些年对外的安宁,是因为内部的争斗。

再者,每逢中原战乱,就会有很多士族、百姓、匠人涌入安静的吴国,这对吴国来讲实在是天大的功德。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严可求腔调昂扬,“坐北而面南,有俯瞰江南之实,挥师南下乃是顺势,兵势天成!若能再得蜀地,扼长江上游,便能逆流而下,直捣江南腹心。何况蜀地富庶,蜀地资财,足以承担灭国之战破钞,而江南欲防蜀地,只得扼守荆襄,一旦荆襄失手,则江南再无险阻可御上游之师!”

这番话让骆知细目瞪口呆,佩服之极,他转顾徐温,见徐温也是一脸正色,明显这些话也说到徐温内内心去了。

“一旦中原失蜀地、丢荆襄,今后若想再图吴国,只能经过淮泗。淮泗素为险途,吴国只需运营钟离、寿春、山阳、盱眙四镇,则在淮西有钟离扼涡口、寿春扼颍口,在淮东有山阳、盱眙控泗水,则中原便纵有雄师百万,只能望河而叹!”

宋齐丘向来自大才名,见徐知诰一副佩服模样,非常得意,部下力道更重了一分,指走龙蛇间,一句话写完,甚觉对劲,独一不太舒坦的处地点于,手指有点痛。

他想做天子。

大丞相徐温正在与府中幕僚议事。

以是徐温要等。

吴国不比中原,中原说乱就乱,那李嗣源昨日为臣,本日就为君,也没见中原藩镇群起而攻之。吴国不可,徐温不能如此行事。

还是让徐知诰去做的好。

严可求见缝插针,先是道贺了徐温一番,然后目光一转,道:“国富民强,此正大展雄图之时。丞相,天下局势瞬息万变,现在我吴国蓄力已足,当图进取,北进中原,介入天下!”

徐温不想当吴王。

这就有些费事,他需求先让杨溥称帝,然后再让杨溥禅位。

乱世当道,自正豪杰用武之时。试问天下诸侯,在未于繁华吃苦中出错时,谁未曾想成绩千古霸业?

“故而,天下大争,就要大争于天下,行如顺水行舟,不进则退,乱世争雄,无不攻之守,无不进之安!现在之荆襄,就如秦之函谷,秦出河西,方能大争天下,吴出荆襄、淮泗,方能介入中原!”

宋齐丘写了六个字:“丞相身材有恙。”

但是奇特的是,炉中无火,只要很多炭灰。

李嗣源起兵中原时,吴国朝堂便有人谏言北上,若非李嗣源霸占洛阳委实过快,一旦李嗣源与庄宗堕入鏖战,情势如何,尚未可知。吴国已多年无大战,这些年韬光养晦,气力早已积累得够了。江南毕竟繁华烟尘之地,若此时再不图进取,他日为安乐腐蚀心智,只怕今后再无进取中原的大志。

严可求大争天下的战略,从谋士角度来讲是没有任何题目的,吴国要追求更大的功业,的确该当投身天下大争的大水,紧锣密鼓运营、行动,而不该偏安一隅,现在的吴国,也的确有气力更进一步。但是谋士毕竟不是帝王,帝王办事,又岂能只站在谋士的角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